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9 15: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7:32
在那个岁月里,露天电影成为村民们心中的一股热潮。尽管生活艰辛,人们会翻山越岭,无论看过多少遍,只要有电影放映,就毫不犹豫地奔赴。记得那次放映《夺印》和《李双双》,尽管遭遇雷雨,人们仍坚持在雨中观影,那种执着令人难忘。看电影的趣事也不断,如疤子的意外落水,引发的一场大粪池闹剧,成为了村民们长久的笑柄。
父亲与牛的联系尤为紧密,他用牛犁田耙地五十年,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每当老牛离世,父亲的悲痛难以言表,他会躲起来独自哀伤。即使在寒冬,他仍然坚守田间,忍受严寒,脚底的疼痛也无法阻止他的劳作。犁田耙地不仅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精神寄托。
然而,随着拖拉机的到来,父亲的生活发生了剧变,他失去了犁田的乐趣,变得消沉。他曾渴望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但时代变迁让他感到失落。父亲的离去,让人心痛,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留下一句“三杯通大道”,似乎在预示着某种解脱。
新坟地头的烟头,像是父亲留下的无声讯息,让人感伤。然而,那星灯般的记忆在暮色中闪烁,仿佛是父亲的灵魂,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他的故事,就像那露天电影的片段,虽然过去,却永存心中。
唐思源,号苍梧野人,人称“葡萄唐”。1954年出生于湖南宁远九疑山,小学四年级辍学归农,放牛牧鸭,刀耕火种,历尽饥寒。从小自学书画,三十岁出道。先后在北京、长沙、绍兴、法兰克福举办个人画展。主攻三大课题:葡萄——中国写意色彩;山——国画水墨大写意;文学——巫傩民俗乡村语文。出版有散文集《野人笔记》、中国画教材《怎样画葡萄》、《唐思源中国画选》、《中国当代文化名家专题邮票16枚套》、《唐思源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