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9 15: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08:39
面肌痉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对其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很多学者认为主要与以下几种学说有关系。
1、由于面神经受到某种压迫使其经传导发生病理性干扰所致。大部分病人是由于正常的血管交叉压迫,如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神经动脉压迫,偶尔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脑瘤等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所致。
2、另一部分患者为特发性面神经瘫痪,恢复后出现继发性的患侧面肌痉挛。可能为面神经炎导致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改变而未能恢复正常。仍存在部分的髓鞘脱失,使面神经的电传导易受泛化所致,或面神经炎累及脑干内神经核团,形成类似癫痫病灶而产生面部肌肉的发作性抽动。
3、极少数患者为外伤肿瘤或外科手术后出现患侧面肌痉挛。可能为面神经的恢复过程中与其他脑神经出现短路,当其他神经兴奋时也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抽动。
临床表现
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处长可灰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
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 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轻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按Cohen等制定的痉挛强度分级。0级:无痉挛;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病人因不能持续睁眼而无法看书,独自行走困难。神经系统检查除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少数病人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治疗措施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是迄今世界上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安全的方法。
是指通过锁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达到治疗目的。术后病人抽搐即停止,面神经功能完好保留。临床症状术后即消失,总有效率达96%以上。
②射频温控热凝疗法: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频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温度在65-70℃,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易于复发,甚至出现永久性面瘫。
③肉毒素注射法:治疗机制是运用肉*素阻断神经肌肉的传递。据报道早期完全缓解达80%-100%,但一般12-16周后症状复发,须重复注射。术后并发症达60%-75%。
④面肌痉挛患者的的治疗:用的治疗面肌痉挛效果不佳,一些镇静安定的治疗,如苯妥英纳、巴氯芬、卡马西平等可以对少数的面肌痉挛减轻症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08:38
面肌痉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对其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很多学者认为主要与以下几种学说有关系。
1、由于面神经受到某种压迫使其经传导发生病理性干扰所致。大部分病人是由于正常的血管交叉压迫,如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神经动脉压迫,偶尔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脑瘤等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所致。
2、另一部分患者为特发性面神经瘫痪,恢复后出现继发性的患侧面肌痉挛。可能为面神经炎导致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改变而未能恢复正常。仍存在部分的髓鞘脱失,使面神经的电传导易受泛化所致,或面神经炎累及脑干内神经核团,形成类似癫痫病灶而产生面部肌肉的发作性抽动。
3、极少数患者为外伤肿瘤或外科手术后出现患侧面肌痉挛。可能为面神经的恢复过程中与其他脑神经出现短路,当其他神经兴奋时也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抽动。
临床表现
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处长可灰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
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 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轻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按Cohen等制定的痉挛强度分级。0级:无痉挛;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病人因不能持续睁眼而无法看书,独自行走困难。神经系统检查除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少数病人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治疗措施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是迄今世界上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安全的方法。
是指通过锁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达到治疗目的。术后病人抽搐即停止,面神经功能完好保留。临床症状术后即消失,总有效率达96%以上。
②射频温控热凝疗法: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频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温度在65-70℃,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易于复发,甚至出现永久性面瘫。
③肉毒素注射法:治疗机制是运用肉*素阻断神经肌肉的传递。据报道早期完全缓解达80%-100%,但一般12-16周后症状复发,须重复注射。术后并发症达60%-75%。
④面肌痉挛患者的的治疗:用的治疗面肌痉挛效果不佳,一些镇静安定的治疗,如苯妥英纳、巴氯芬、卡马西平等可以对少数的面肌痉挛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