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号》怎么造出来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20:1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23:48
《知音号》是第一个在国内城市中心区域打造的实景演出;是首*江上的大型实景演出;是情景互动体验式的演出;是长江上最大的漂移剧场、移动城市博物馆。《知音号》没有固定的观众座位,观众是在行走参观的过程中融入整个剧的表演中的。演出随着观众脚步的移动而变化,让观众置身于演出之中,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演员们生动的表演配上动人的音乐,让人陶醉不已……观众即演员,处处是体验,是《知音号》全新的演艺形式。
《知音号》的故事发生在船上,然而演出和观看的过程,从上船之前就开始了。
这艘复古游轮连接了过去与今天,船从200来米的老码头驶出,叫卖、喧嚣一切都是过往的样子。拿一张旧船票,持一张旧报纸,兜里揣着旧时候的钱币。观众从登船的那一刻起,就走进了一段过往的时光,又开始了一段寻找自己的旅程。
整艘船都是戏剧上演的舞台,三层各具特色的船体空间,灯火通明的主甲板餐厅,浮沉晃动的近百间客房,勾勒了一个漂浮在水上的戏梦空间。与传统剧场演出在观众席上正襟危坐的体验不同,观众可以在内部自由行动,体验在船内每个角落发生的故事。你可以踏进客房舱门,打开屋内的衣柜。选择一件符合舱内氛围的服饰替换上身,甚至化上妆,穿梭于每一间客房,在吧台休息喝杯小酒;可以翻看船舱桌上泛黄的书信、触摸老旧的家具摆件,抬头透过舷窗,说不定会看到一个剧中人站立甲板之上,仿佛回忆这里的故事;还可以远离人群,坐在船舱的床上回味这一切。一切都仿佛是活的,都与观众每刻的呼吸与体验紧密共生。
船上的每一个场景还暗藏着故事的线索。整艘游轮被打造成一个梦境般的*空间,演员们各奔东西,观众观看追随,分散的线头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叉重叠,在不断选择、转移、放弃、思考之后,观众似乎越来越靠近故事的*。然而此时,*也许并不再重要,甚至故事本身也不再重要。要体验的不仅是一段故事,也是一段与历史、与诗意联系的想象。计时的方式在船上被重新定义,过去、今天和未来通过一艘船、一段旅行相互勾连。
在导演樊跃的认识里,把戏剧带出剧场,带进船舱,只是打破一切常规和安全公式的开始。他希望观众们用行为与动作寻找知音,希望观众真正处于戏剧深处与之共振,让现行的行为规则都消失。“所有的样式都被重写,不同于以往观看的戏剧演出。对观众来说,这一过程也许是陌生的、刺激的、惊叹的、游戏的、好玩的,但更重要的是体验。”这种交互的体验,是彼此间通过行为撞击而达到的自身真理与感悟。把故事找出来的过程,也就是把自己找出来的过程。
“知音号”从老码头出发,一路串联起武汉的地标性地点,最终于新码头靠岸,恰是一趟穿越城市、时光的旅程。在导演樊跃的构想里,无论是旅程还是戏剧,都是触发感触的载体,在船上寻找的是故事,也是寻找自己。“借江水,借船、借一次旅途,最后抵达的是观众自己的内心和记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23:48
“知音号”以上世纪初武汉民生公司的“江华轮”为原型,打造了一条上世纪20-30年代风格的蒸汽游轮,并复建一座汉口老码头,船和码头即剧场,今后的演出以在长江上漂移的方式进行。
船剧同名的“知音号”,取意源于大武汉“知音之城”的历史和武汉人海纳世界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