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06: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07:56
保利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中国书画专场,经过部门专家全球徵集,广徵博纳,严格遴选,最终将推出约五百馀件书画精品,为各界藏家集中展示古今名家的艺术成就。其中,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隆重呈现国画大师傅抱石及李可染盛年力作,精心制作双封面版图录。
傅抱石
傅抱石在创作中
我创作山水画,每当提笔落墨时,心中便无时不在考虑空间关系。画树必出四枝,画石必分三面,丛树、叠石必分前後,以显前後空间关系。画山必显山势、阴阳向背以求山峦的磅礴厚重。後山托前山,近山衬远山,以求山峦之间的空间关系。用墨必分浓淡,以显前後层次。一幅画的空间关系,在立意时已全局在握,胸有成竹,点画之间,自成天地。 傅抱石
中国山水画对空间的认识,不局限於客观空间,同时还存在「胸中丘壑」的主观空间的问题。中国画的远近关系非常强调感觉、强调虚实以取得空间效果。傅抱石先生善於抒发胸中真意,画面上常运用把远景拉近或者把近景推远等各种表现空间的手法,加强景深的变化,强化虚实对比变化,达到空间的塑造。
傅抱石的山水画成熟於20世纪40年代,他从1938至1946年在重庆金刚坡居住了八年,当地「烟笼雾锁,苍茫雄奇」的景致给予其很大启发,他称之为「这是造化给我的恩惠」,这段远避战乱,偏居一隅的金刚坡时期孕育出了傅抱石典型的艺术语言,磅礴多姿的「抱石皴」。这种画风一直保持到50年代初,但到了50年代後,他的画风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份浑厚与稳重,减去了一些激愤的情绪,变得更加平和静穆。这种变化与时代变迁和个人际遇有着紧密的联系。
此画作於1953年,时值傅抱石回到南京师范学院执教,平淡宁静的新生活、百废待兴的新气息激发了他不一样的创作激情。再加之人至中年,不再像青年时那样锐利而富有锋芒,作品风格转为含蓄内敛,倾向於反思与追忆,沉穆平静的画面常予人以精神的慰藉。此幅作品为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总公司(深圳特发集团前身)董事长孙凯风先生旧藏。孙先生是江蘇盐城人,建国後先後在江蘇、广东省政府部门任职,改革开放後即参与深圳特区建设,平素亦与江蘇籍画家交往甚笃。
Lot 934 傅抱石(1904-1965)《溪山听瀑》立轴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约5.2平尺
款识:一九五三年,白下写抱石。
钤印:「抱石私印」、「抱石之印」、「往往醉後」
估价: HK$ 4,000,000 - 6,000,000 US$ 515,599-773,399
此幅《溪山听瀑》画面构图开阔大气,布局巧妙,构思精到,通过强烈的虚实对比,营造出纵深的空间,达到咫尺千里的效果。近景巨石矗立,松林茂盛,一座房舍临渊而建,房舍形制简陋,仿若高士幽居之所在,但是围栏处却空无一人,令人不由联想,谁在此处聆听飞瀑流泉、天籁之声?中景悬崖高耸,壁立千仞,飞瀑分成几折飞流直下,落入深潭幽谷;远景不见重峦叠嶂,只见冷峻的山体。
这种空间设置之法为傅抱石所独有,他一方面继承了北宋山水的宏伟章法,一方面又打破了山水层次的局限性,从此图中可观之,画家将中景与远景之间的层次虚化,不写全貌而仅表现局部,使中、远景既各有风姿,又混溶一体,既清晰可见,又虚无飘渺,形成一种近乎混沌的整体印象,使观者的视线集中在近景,又不经意地飘向远景,视点不断游移,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无尽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