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4: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22:29
李绂自幼天资聪颖,被誉为神童,十岁便能作诗,十二岁时便与乡间学士们组建了诗社。尽管家庭贫困,他曾在风雪中独自带着三百钱寻找兄长,跋涉千里,历经一个月。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他以江西乡试第一名的成绩崭露头角,随后在四十八年(1709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担任编修,逐步晋升为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并担任过武科会试正、副主考官,云南、浙江乡试正考官等职务。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他升任内阁学士,后转任礼部侍郎兼左副都御史,次年又任会试副考官,却因学子落榜之事受弹劾,被贬至永定河以工效力。
雍正元年(1723年),李绂奉召回京,任吏部右侍郎。因拒绝为年羹尧之子建造优待营房,招致年羹尧的嫉恨,转而担任经筵日讲官。同年六月,他赴山东督运漕粮,处理屡遭抢劫的问题。七月,晋升为兵部右侍郎。他为确保漕粮安全,按旨将湖南等地的粮食押运至天津收储,并将盈余银两交予桑成鼎保管,此事被李维钧隐瞒。直到年羹尧进京揭发,经调查,雍正了解详情后,给予他“奉国罄心”的赞誉。
雍正二年(1724年),李绂成为广西巡抚,他以严惩贪污、平息械斗而闻名。他深入苗民地区,教育引导,严禁官吏欺压,革除腐败。他查实前任巡抚贪污款项,使吏治焕然一新,赢得雍正嘉奖。三年后,他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因批评田文镜苛政而备受争议,尽管面临弹劾,仍坚持正义。
雍正四年,面对水灾,他果断开仓救民,后因私自开仓而请罪,但得到宽恕。他多次上疏弹劾田文镜,后因被诬陷庇护党羽而被革职。在狱中,他的坚毅与清廉得以彰显,刑部查抄其家产,发现简朴至极,无奢华之物。最终,乾隆帝因其清廉赦免,他专心编纂史志,直至乾隆十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李绂的一生,以勤政爱民和清廉闻名,家乡的“穆堂路”便是对他一生的纪念。
李绂 fú (1675~1750)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县城荣山镇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和诗文家。康熙三十八年进士,由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历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因参劾下狱。乾隆初起授户部侍郎。治理学宗陆王,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著有《穆堂类稿》、《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学录》、《八旗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