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0:0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1 23:02
1、这样一种行为在墨家的主张中叫“兼爱”。个人认为,墨家最后落魄,很大一部分就落魄在“兼爱”上。相反,而儒家为什么会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他主张人人平等,同时承认从社会角度上人的身份有“级差”,从个人角度上“爱有差等”。
2、这种人的爱不分厚薄亲疏,这当然是违背了人类交往的天性。“平等”而不“相同”,这本来就是人的天性。一个人希望被认同,这就是他要求平等的体现。但是他自己对外界,对他人天生就会有远近亲疏,有比较喜欢和更喜欢的,有比较讨厌和更讨厌的,对每个人的态度都不尽相同。这就是“差等”。
3、这种人很难成为挚友。所有人都会只从人的天性出发去干活行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群中绝大部分都是这种从天性出发的人。按着这个理论说下去,人是有远近亲疏之分的,人的感情也是相互的。和自己不同关系的人,自然要不同地对待。这是儒家理论的公理之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来不是随便说的。你即使内心充满着仁义礼智信,但是面对不同的人,还是得有根据内心而在外在根据不同的人给予不同表现的处事方式方法。你想在用一种挑战整个社会准则,挑战人性的方法去接触别人的时候,还要求对方也挑战社会准则,挑战人性地回应你?连孔子都不敢这么干。
4、这种人会帮别人的忙而临时改变和你的约定。主要是想说,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因为人的心里有落差。这样的受众都是被感动到了,自发地想亲近她,最后发现其实她对别人也这么好而产生的心理落差。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她对别人的好,远远高于正常人对别人的好。这可能其实也是因为,她真的想对别人好而已。不去揣测她之前的经历,这样的人,真是极好的人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1 22:56
因为对每个人都好,所以在放弃其中一个时也会特别的决绝,他的内心里其实没有真正看重任何一个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1 23:00
那些看上去对每个人都好的人确实最无情,因为滥情。
我就是这种对每个人都好的人。
1、我能和大部分人建立和谐的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的确信任我的情商。对方的一言一行,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不会漏过我的权衡和对这个人的评估猜测,因而能有比较准确的心理驾驭能力。不过尽管如此,我本人是不会因此而变成居心叵测的小人的。
我很乐意为你提意见,倾听你的想法,陪你大笑或难过。而更多的,我愿意扮演一个理性的角色,只旁观,但不会深入抑或插足。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虽然不能准确地判断你的朋友,但很诚实地说,我是真的在真诚地与每一个人相处。人的虚情假意是很容易被察觉的,如果是这样,也就不会有很广泛的认识人群了吧。
2、关于是否无情这一点。 我是一个性格很独立的人。你们可以邀请我进入你们的生活,而我几乎不会。也更不用再说邀请别人进入我的世界了。
一方面,维持人际关系与我而言并没有什么障碍。只要我愿意,我能建立起一份不错的友谊。而另一方面,尽管我自身有更多优势,建立一份深度的人际关系仍需要耗费一定精力。
因此这个问题,便可以从有情无情转移到我是否愿意付出感情,亦或评判的对方是否值得我更深入地与其建立关系了。
可能这是一种“泛情”,会让长时间相处的对方失去安全感。然而最重要的是,题主你要知道,这样的人往往是无时无刻不开启着全知视角的。
如果Ta愿意“淌水”开始一份深入的感情(无论友情或爱情),与Ta而言也就意味着放弃一部分上帝视角,为自己承担一份风险(尽管这份风险外人看来微不足道)。
而这样的人往往目标明确,心里为自己的人生有很长远的安排,在较小的阶段,其实是不会care某些大家都很在意的事情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1 22:58
说明这个人其实对所有的人都是在一个疏远的状态。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1 23:02
这句话可以直接理解成脚踩两只船或脚踩多只船。真正的感情是有专一性的,只允许对一个人好,这才叫真情。而对每个人都好都有感情,那就是花心了,这是乱情,是无情。会伤害到与之交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