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9: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07:4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诊断鉴别主要依赖于多种特殊检查手段,以下是关键性的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
1.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中浆患者通常显示RPE水平的荧光素渗漏,造影过程中渗漏点会扩大并形成墨渍或冒烟状。急性期可能有典型的渗漏点,慢性患者则可能表现为后极部的弥漫性RPE脱色素或色素沉着,形成窗样透见荧光。大泡性视网膜脱离恢复后,可以看到从后极向下扩展的带状透见荧光区,这是RPE萎缩的标志。
2.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 在病变早期和中期,ICGA能看到脉络膜血管的扩张和渗漏区域,这些高荧光区往往与FFA渗漏点位置相关。
3.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 这种检查能定量检测视网膜和RPE的浆液性脱离,并追踪液消退过程,对于病程监测非常重要。
诊断要点包括:急性期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色觉改变,以及眼底检查中黄斑区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和/或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FFA可见RPE渗漏点,慢性期可能表现为后极部弥漫性荧光或伴有RPE渗漏。ICGA则显示脉络膜血管扩张和渗漏。
鉴别诊断时,需要与脉络膜肿物(包括血管瘤)、先天性视乳头小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后葡萄膜炎(如原田氏病)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进行区分。脉络膜肿物和先天性视乳头小凹可通过间接检眼镜、FFA、ICGA及眼超声来识别,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CNV则可通过详细眼底检查和FFA/ICGA进行区分,后葡萄膜炎则需结合全身病变和眼前节/后节检查,而PCV的诊断依赖于ICGA显示的异常血管网和囊样扩张特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该病累及脉络膜和视网膜,目前较为通用的名称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患者中A型行为特征者比较常见,发病前常伴有应激情况发生,如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此时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水平升高。患者常表现为轻度视力下降, 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中心或旁中心暗点;对比敏感度降低;由于黄斑区浆液性脱离导致患者远视性屈光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