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21: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22:16
一位40岁的男性慢乙肝患者,从外省赶到长征医院看我的门诊。这位患者在我面前显得非常自信,他特别坚持“人可以与病毒和平共处”的理念,并试图说服我,自以为已然“良医”。该患者为母婴垂直传播慢乙肝,28岁婚检时发现“大三阳”,病毒基因含量高达十的七次方,但转氨酶始终正常,家族中上两辈人中均没有肝硬化或肝癌患者。12年里,他饱览多部肝病科普书籍;把我等专家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了然心中;他还一直在各种乙肝患者交流网站或微博上与病友们交流心得体会,把乙肝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以及保肝、降酶和抗病毒治疗方案等,都掌握得清清楚楚。因此也固执地形成了这样一个理念:“积极调理、适当运动、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可以保证乙肝病毒与人类和平共处;抗病毒治疗并非必须;干扰素治疗效果很差、注射不便、副作用太大、费用太高;长期吃核苷类药物,不仅会发生耐药,出现变异病毒株后就更难对付,而且还会造成肾脏损伤、肌肉损伤、骨质疏松,甚至致癌,得不偿失”,听他侃侃而谈,俨然一个科普专家。我详细地向他介绍了台湾学者潜心研究13年的结果,告诉他“一个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即使转氨酶正常,如果最初的病毒量超过十的六次方,那么从30岁开始,在以后的十几年里,转化为肝硬化的概率为35左右,发生肝癌的概率为15左右”。岂料,他笑道:“那个研究我知道,但是,那不还有65的人不发生肝硬化吗?不还有85的人不生肝癌吗?”真是无语,我反复解释“概率”是怎么回事,并告诉他一个幼稚的道理:“你母亲是你外公和外婆生的,而你则是你父亲和母亲所生,家族中无严重肝病者,不等于你就安全”。最后,我用三寸不烂之舌在30分钟里仍未能说服他。
时隔3年,他第二次来到我的门诊室,此时的他由家人陪同,提着CT片口袋,面色晦暗。见到我后悔恨交加、眼睛湿润。这位患者,还长期用各种偏方“调理”,由于所服药物和偏方中含有保肝降酶的植物,所以“肝功能”一直正常,但他从来不检测病毒量,也不做超声波检查,当然也坚决拒绝抗病毒治疗,结果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后来,在我的指导和劝慰下,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也开始了抗病毒治疗,同时还使用了被医学证明了的、具有免疫增强和抗癌作用的、“增强免疫力”的药物,目前恢复良好。离开诊室时他很感慨地对我说:“缪教授,久病成不了良医啊!”我很谦虚地告诉他:“久医,也不一定是良医啊!”
通过这个真实故事,读者们一定明白了我的用心,诸如此类的教训绝非个案。在网络极度发达的今天,医学资讯非常容易获得,“百度”几乎无所不能。但我们同样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医学是复杂和深奥的科学,只有把自我保健与就医就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养成对医学诊治的良好依从性,才能保证最大限度的获益,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古人提出的“久病成良医”,实际上是指某人患有某种慢性病之后,在长期就医和调理过程中,渐渐地对该疾病的诊治过程甚至发病机制等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其认知水平远远超过非病者,似乎达到一个“医者”的境界,这多少也有一点励志的意义。笔者并不全盘否定久病者对相应疾病的知晓度可能会比较高,但这种知晓,一定是局限的、片面的和肤浅的,在医学知识爆炸的今天,不要说病人,即使是医生,也因为不同专业的“阻隔”,而对同一种疾病的认识会相差甚远,所谓“隔行如隔山”嘛!即使是相同专科的医生,对同一种疾病(比如肝病),由于整体知识结构的不同、临床经验的多寡、更新知识的速度和深度的差异,也会出现认知上的差别。毫不客气地说,老医生(久医)未必是好医生(良医)。
前面所言,实际上是告诉了读者如何正确地对待自身肝病管理与求助医生的关系,接下来谈谈如何看待肝病。
慢性肝病属于“久病”,但是慢性肝病的范畴很大。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有五类:慢性病毒性肝病(主要指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这些肝病的共同特征都是肝脏有炎症并逐渐加重,但是其病情的严重性、疾病的预后、以及治疗手段等,差异很大。比如,病毒性肝病,不经过有效抗病毒治疗,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但部分病人可以治愈,尤其是慢性丙型肝炎是可治愈的,少数慢性乙型肝炎也可以治愈;自身免疫性肝病,目前的治疗目的多为延缓疾病进展,但不能治愈;未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酒精性肝病实际上是不需要治疗的,戒酒即可;超重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措施则在于减肥,而减肥的主要措施是节食和运动,药物,基本上不是治疗该类脂肪肝的首选;药物性肝病,慢性者较少,但一旦为慢性,则必须处理好治疗原发病(比如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抗结核药和抗癌药物等)与保肝治疗的关系。
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肝病定期监测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药物治疗本身。还以慢乙肝为例,临床医生总是要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病毒定量、两对半、甲胎蛋白和肝脏影像检查,其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病毒耐药和肝脏疾病的加重,而这种定期监测,必须在医院进行,病人无法自我监测,无法做自己的“良医”。
总之,肝病十分复杂,需要病人与医生之间良好地配合,病家既不能过分自信,以至不尊重医嘱、不信任医生,又要适当掌握肝病的相关常识,以便识别慢性肝病在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以免失去最佳的诊治机会,同时也应该定期关注肝病领域的进展,以便及时获得最佳疗法。所以,久患肝病能否成良医,无需太多争议,科学和正确对待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