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4:5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23:38
都不是,正确的应该是讳莫如深。
讳莫如深(huì mò rú shēn)是一个汉语词语,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基本解释为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解释】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举例造句】 中国则讳莫如深,枢府举动,真相不知。 ★清·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扩展资料
“讳莫如深”的故事
春秋时的鲁国上曾有一段最乱、最复杂的时间。鲁庄公在位的时候,有好多的妃子,也有不少的儿子,但是鲁庄公却没有认定哪个儿子可以继承王位。鲁庄公后来得了重病,病入膏肓,眼看就要不行了。这时鲁庄公才想起立储的问题来,觉得这是个大事,需要尽早解决,起码在他活着的时候必须解决。
鲁庄公于是把自己的弟弟叔牙找来,问他认为鲁国的天下谁来继承最好呢?叔牙就说觉得是庄公大哥庆父继承最好。鲁庄公听到这儿,就把眼闭上了,也不言语,然后一摆手,意思是让叔牙走吧。他心里边很不愿意让庆父来继承自己的王位。
后来鲁庄公死了,季友知道,姬斑的叔叔叔牙不喜欢他,为了保险就先把叔牙逼死了。叔牙死了之后,季友保护姬斑登基,庄公的大哥庆父着急了,“好啊,你季友竟敢把叔牙杀了来保姬斑登基,这还了得?”于是庆父跟鲁庄公的夫人哀姜设下阴谋,把姬斑杀了,杀了姬斑之后又保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开登基。
这么一弄,鲁国就乱了套,季友只好跑到其他国家去了,由于后来庆父弑杀过重,鲁国的老百姓都起来反对他,跑到外国去的季友又打回来,把庆父撵走了。鲁国的宫廷内部、亲属之间就这样互相杀戮,非常混乱。
后来孔子写《春秋》的时候,写到了鲁国的这段历史,孔子就用隐讳的笔法把它一带而过,所以就留下了这条成语——“讳莫如深”,指孔子因为自己国家的丑事而忌讳。后来,人们把对事情深深隐瞒都叫作“讳莫如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讳莫如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23:36
讳莫如深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23:38
讳莫如深 ( huì mò rú shē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