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的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5:0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10:18
灰椋鸟体长约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橙红色。幼鸟上体褐色沾棕,头和颈的两侧白而缀以褐色细点。
常结群栖息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飞动,有如波状。叫声低微而单调。
食物为忍冬果实、桑葚、枣和黄连木等的种子、甲虫及其他昆虫和幼虫等。
繁殖在4—6月间。巢以杂草、残羽等筑成,相当粗糙,而置于树洞中,距地面约3—10米。卵每产3一5枚,呈淡蓝或玉蓝色,有时更微缀以褐色斑。
详细介绍:
中文名:灰椋鸟
学名:Sturnus cineraceus
目名: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名:椋鸟科 Sturnidae
俗名:高粱头
别名:高粱头、竹雀、假画眉、哈拉燕
命名人:Temminck
生活习性:繁殖于东北,冬迁南方,兼吃野果、种子及昆虫,巢于树洞中。
分布:全国大部分省区
目的描述:大部为小型种类,体型最小者为啄花鸟科种类,体型较大者均为鸦科种类。嘴形多样,一般小而强,呈圆锥形,食虫种类嘴多长而直,有的细而曲(太平鸟)或宽而平(燕、鹟类等)。颈部较短,翅长短适中,具9-10枚初级飞羽,尾羽多为12枚,少数为10枚或14枚。脚短强,适于树栖,不具蹼,4趾,离趾型(阔嘴鸟科前趾基部合并),在同一平面上,中趾和后趾几等长,跗跖前面多具盾状鳞(阔嘴鸟科多数为卷状鳞),后面平滑成棱状(百灵科具盾状鳞)。
科的描述:嘴形直而尖,嘴形平滑或仅上嘴先端具缺刻,鼻孔裸露或为垂羽所盖。具10枚初级飞羽,第一枚特短。平尾,尾羽12枚。脚长而健,前缘具盾状鳞。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10:14
灰椋鸟
别名:杜丽雀、高梁头、假画眉、竹雀、管连子。
属雀形目,椋鸟科。繁殖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青海及山东一带;越冬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灰椋鸟体长约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橙红色。幼鸟上体褐色沾棕,头和颈的两侧白而缀以褐色细点。
常结群栖息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飞动,有如波状。叫声低微而单调。
食物为忍冬果实、桑葚、枣和黄连木等的种子、甲虫及其他昆虫和幼虫等。
繁殖在4—6月间。巢以杂草、残羽等筑成,相当粗糙,而置于树洞中,距地面约3—10米。卵每产3一5枚,呈淡蓝或玉蓝色,有时更微缀以褐色斑。
1、鸟的选择 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而且分布很广,但因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相对较少。灰椋鸟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鸟较苍淡而多褐色,而且无辉亮,下体转为淡褐色,胸部褐色特浓,而杂以褐白色纵纹。
2、笼的特点 灰椋鸟体型较八哥小,为观赏饲养单只雄鸟可用八哥笼或画眉笼。为了繁殖,须成对饲养在较大的笼中,可自制仅前面和下面为铁丝网,其余各面封闭的,大小为100×80×100厘米的繁殖笼。笼的后上方安树洞或暗箱巢(12×13×22厘米)。
3、饲料和喂法 灰椋鸟为杂食性鸟。可以鸡蛋米(或雏鸡料搓熟鸡蛋)为常备饲料,经常保持清洁、光足,每天或隔日喂一次软料,用肉沫、水果或菜沫拌雏鸡料面(或玉米面),并经常给少量昆虫幼虫及蛹。
若从树洞中掏到幼鸟,可把肉沫、熟鸡蛋黄、玉米面(或鸡料面)按5:2:3的比例混匀后喂给。若需填喂,可加水调和,捻成两头尖的食团。
4、管理和调教 跟八哥、鹩哥相比,灰椋鸟比较容易饲养,而且较耐寒。日常管理,除保持粒料经常有外,每隔日喂一次软料,洗刷水罐并换新鲜饮水。每周彻底清洗一次鸟笼、栖杠及食、水罐。冬季大的笼舍饲养条件下,无须特别保温,就能生活得很好,但若是小笼单只饲养,还是移至室内为宜。
据了解,灰椋鸟在笼舍饲养条件下曾达到产卵,但未能繁殖成功。家庭笼养,只要成对、管理仔细,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