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的第29课《湖心亭看雪》(我等下把课文打出来) 作业作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23:4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18:31
一、注释。
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原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接连下了几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原文: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这天更定,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原文: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湖上)寒气弥漫,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原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原文: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原文: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译文:(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上哪能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我一同饮酒。
原文: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译文:我痛饮几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姓氏,得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原文: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等到下了船,船夫嘟囔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痴过相公的人呢。”
二、翻译
余住西湖 余:我 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都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是日更定 是:这
是日更定 定:完了 余拏一小舟 拏:持,划
拥毳衣炉火 毳衣:细毛皮衣 雾淞沆砀 形容雪夜寒气弥漫
上下一白 一:都,全 惟长堤一痕 惟:只有
惟长堤一痕 一痕:一道痕迹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还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饮:痛饮
客居此地及下船 及:等到 舟子喃喃曰 喃喃:嘟囔
更有痴似相公者 痴似:痴于,痴过 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还
是金陵人 是:判断词
三.作者背景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选我吧XD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18:25
1.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18:31
拉丁香港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18:25
公司热议话题怀疑态度如何与火箭队已经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