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1: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10:59
司马迁在《史记》中揭示了三晋地区复杂多变的人物特性,他指出那里的人善于纵横捭阖,对抗强秦的挑战。
他强调,君子最大的忧虑是死后名声不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表达对声名流传的重视。
司马迁也对名利有着深刻见解,他认为名利在浮躁世间被过分追求,"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揭示出世人对名利的执着。
他以讽刺的口吻指出,世人常言退隐为佳,但他却质疑这种说法,"世人都说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揭示出社会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看法与现实的差距。
在语言艺术上,司马迁区分了不同性质的言辞,"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表明他倡导真实和具有教益的语言。
对于友谊与尊重,司马迁引用了"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表达对高尚人格的敬仰,虽然无法达到,但仍心向往之。
在《报任安书》中,他以钟子期与伯牙的故事,强调了知己的重要性,"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表明士人需得到理解者的重用。
司马迁认为,历史上的显赫人物并非只因富贵而流传,而是那些卓尔不群的人,"古者富贵而名磨灭,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揭示了历史的公正评判标准。
他以生活中的简单事例阐述道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表达了物质与道德的紧密联系。
最后,司马迁提出了对待不同人的策略,"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展示了他对于社会治理的智慧和包容性。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