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22: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8:23
在东周春秋时期的《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中,有这样的记载:“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句话常常被误解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包括诸如王夫之和鲁迅这样的思想家。然而,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这句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庸》,但其含义并非直接赞美秦始皇。程氏注解解释说,'今'指的是东周时期,而非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时代。如果《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的作品,'今'应该指的是东周的统一状态;如果它是西汉儒生的伪托,那么他们不可能赞美秦始皇,因为他们与秦朝有直接的敌意。
尽管如此,用这九个字来形容西周或东周时期的相对统一是合适的。关于'书同文',从《易经》、《尚书》等古代文献以及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汉字的符号、文法和结构在西周后已趋向统一,秦朝李斯和程邈的简化书写只是进一步规范,并非首次统一文字。关于'车同轨',虽然秦始皇确实统一了车辆轨道,但这并不是他的首创,西周时期的'周道'或'周行'已经存在。
总的来说,'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并非特指秦始皇,而是可以用来描述早期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文化、交通上的统一状态。
扩展资料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