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4 07: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17:23
2005年4月14日,我国在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举行了一个重要的仪式,展示了首次在国内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碳酸盐岩标本,这标志着我国在可燃冰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发现的“冷泉”碳酸盐岩分布区,面积约为430平方公里,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可燃冰证据之一。
这个分布区是中德科研团队在南海北部陆坡进行“太阳号”科学考察期间首次揭示的。冷泉碳酸盐岩的形成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系统以及生活在冷泉喷口附近的化能生物群落密切相关。在调查中,他们于南海北部东沙群岛以东海域深度550米至800米的海底发现了多种形态的自生碳酸盐岩,如管状、烟囱状、面包圈状、板状和块状,这些岩体中可见双壳类生物壳体的斑状散布,形成壮观的碳酸盐岩建造体,规模与哥斯达黎加边缘海和美国俄勒岗外海的“化学礁”相似,但规模更大。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由甲烷与水分子结合而成,我国蛟龙号在海底采集的样本中,甲烷含量高达80%至99.9%,这些碳酸盐岩的形成与分布记录了富含甲烷流体的特性,以及它们与海底水合物系统的关系。中德科学家提议,为了纪念这个重要发现,他们建议将最典型的自生碳酸盐岩构造体命名为“九龙甲烷礁”,“九龙”象征中国与合作研究团队的联合力量。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外形像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它主要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所以也称它为甲烷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