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22:3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3:44
暑及暑证 暑为夏天的主气,与火、热有共性,均属阳邪,但暑邪引起的暑病有季节性或多在烈日、高温环境下发病,且无内暑。 1.暑的性质和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为热:感暑而病表现高热、口渴、脉洪等一源火热征象。 (2)暑气升散,耗气伤津:升散则腠理开,汗出而易伤津、耗气,津伤则口渴,心烦、尿短,气伤则倦怠无力,甚至卒然晕倒。 (3)暑多挟湿:暑天多雨、潮湿,且因炎热而食生冷,易伤脾胃,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故暑病易挟湿,有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 2.常见的暑证: (1)伤暑:身热,多汗,头痛无力,气少倦怠,恶心、胸闷、口渴喜饮,脉虚数,治宜解表清暑。 (2)中暑:突然发病、头晕痛,恶心呕吐,身热,,烦躁,无汗,多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厥冷,脉大而虚,或虚而数。治则:急用芳香开窍,醒后用甘寒清热火及火证 火与热互称,火证热象,且较热更为明显,并多有炎上的表现。凡旺于夏季,但不像暑邪那样有明显的季节性。火可因直接感受湿热三邪热极化火引起,也可由风,寒、暑、湿、燥五邪在一定条件下入里化火。内火由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壅寒不通,郁而化火所致,加肝火,胆火,心火,胃火等。 火证虽有外感及内伤之别,但临床上主要表现是里证。 1.火的性质和特点 (1)火为热之极,属阳邪,其性暴烈,有炎上的特点。其病为热证,高热,怕热,烦燥不安,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尿短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红肿热痛之疮疡为火毒。心火的口舌生疮、胃火的牙龈肿痛,肝火的目赤涩痛等均为火炎上的表现。 (2)火邪易伤津液,出现口渴喜冷饮,舌干少津,尿少便干等,津液耗损不甚,脉失濡养而有拘急或动风现象。 ③火热之邪使血流加速,甚则迫血妄行,加之火热灼伤脉络,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紫斑等。 2.常见的火证: (1)实火:感受火邪热邪引起,或因外感其它病邪后转化。表现发病急,面红目赤,肿痛,高热恶热,烦渴,口干舌燥,尿黄少,便干结。甚或狂燥、昏迷、谵语。或有吐、衄、便尿血及发斑等,舌质红,舌苔黄黑芒刺,脉洪数有力,治宜滋热泻火。 (2)虚火:多因脏腑阴阳失衡,阴虚则内热如脏腑津液耗损,再加外邪引动,则生虚火。起病较缓慢,病程长,低热,潮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两颧绯红,口干咽燥,失眠、盗汗,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 答案补充 中医学资料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3:44
具有易阻气机、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的邪气 , 湿邪是人体内的湿度不适中或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引发的病症。 病因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湿属阴邪,性质重浊而粘腻,它能阴滞气的疾动,妨碍脾的运化。如果是外感湿邪,常见恶寒风热、虽然出汗但不热不退、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不舒、小便不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等症状 暑兼湿邪从皮毛而人,郁遏卫分肌表,可见发热较高,伴有头痛,身重体倦,肢体酸痛,脘痞胸闷等。若暑兼湿邪从口鼻而人,困扰胃肠气机,则见高热,吐泻,口渴,心烦等气分胃肠症状。若邪热炽盛,可致暑湿弥漫三焦,或困阻中焦,或壅滞肺络,变化复杂。 暑湿,病证名。指暑热挟湿的病证。夏季常见病之一。症见胸脘痞闷、心烦、身热、舌苔黄腻。如暑湿困阻中焦,则见壮热烦渴、汗多尿水、胸闷身重;如暑湿弥漫三焦,则见咳嗽、身热面赤、胸脘痞闷、大便稀溏、小便短赤,治宜清暑化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