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22:53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28 17:52
因为林徽因在徐志摩那里,找不到人间烟火的味道,有太多的浪漫于林徽因而言未必是件好事,林徽因想要的是现世安稳。另外,林徽因很看重建筑事业,并且梁思成对她呵护有加,所以她选择了梁思成。
林徽因曾经说过:“徐志摩喜欢的不是我,而是他诗人的浪漫想象出来的我。”也许睿智的林徽因只是把徐志摩看作知己,看作能一起讨论诗文的那个多情的诗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12:38
林徽因不选择徐志摩,除了理性,更因为她的原生家庭。
杨绛曾说:最好的家教,是一场幸福的婚姻,树立好的家教与门风,就是一个家庭最丰厚的财富,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父母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对婚姻有信心,父母关系冷漠,会让孩子长大后对婚姻失去信心。总之,父母的婚姻模式,会对孩子的择偶观产生深远影响。
有人认为,林徽因之所以能够抵抗住徐志摩软磨硬泡的追求,选择回国跟梁思成结婚,是因为,她具有超越年龄的理性,以及现实的头脑。
这话不假。那时候林徽因只有十七八岁,正是少女怀春的芳华,而徐志摩也是风流倜傥,博学多才,她无法不被他的魅力所吸引。
事实上,她只是将他视为打开人生眼界的引路人,她清楚对方的浪漫气质,同时也明白诗人的爱是怎样一种*。
正如若干年后,她对自己女儿说过的一句话:“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这张身陷其中却又超乎其外的冷静,实在难得。她比作为当局者的徐志摩看得清楚——既然对方爱的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想象出来的形象,那么一旦走进柴米油盐的生活,幻影破灭,爱就会荡然无存。
这种与年龄不符的理性思考,跟她的成长环境有关。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杭州。她长得灵秀可爱,且聪明伶俐,从小被父亲林长民视为掌上明珠,父亲对她的喜爱明显超过其他几个子女。
但是她看得出来,父亲并不爱母亲。在婚姻当中,母亲扮演一个弃妇,林徽因从懂事起,就开始*接受母亲对丈夫的哀怨。
林徽因父母的婚姻也是“西服配小脚”的模式,父亲林长民思想开明,儒家风流,接受过西方教育,母亲何雪媛是个出生在封建家庭的旧式女子,完全是不同世界的两个热,结合也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爱情基础。
在林家,年纪轻轻的何雪媛过着丧偶式的婚姻,丈夫不关爱她,婆婆看不起她。后来,林长民娶了年轻美貌的程氏女子,何雪媛从此更是被忽略。
林家人多宅大,程氏和其他弟妹们热热闹闹地生活在前院,林徽因平时跟随母亲生活在冷冷清清的后院。从小到大,她听太多母亲的抱怨。耳濡目染之下,她明白: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女人,生活将何等凄苦。
这种认知,在林徽因幼小心灵深植,对她的婚姻观产生很大影响。
徐志摩固然才华横溢,和他徜徉康桥固然是人间清欢的好时光,他又那么炽热执着地追求着自己,可是,一旦想到自己母亲的遭遇,她就不得不理性面对徐志摩的热情,理性考虑自己与徐志摩之间的关系。
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宁可与当时怀有身孕的妻子张幼仪离婚。这种行为,难道会打动林徽因吗?也许只会让她感惧而远之——对于一个为追求自己幸福抛弃自己妻子的男人,她怎么会去选择?内心的善良,注定她不会为了自己幸福去伤害无辜。
林徽因曾在一封给徐志摩的信中写道: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徐志摩去世后,林徽因在给胡适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
有时,爱情会让人冲昏头脑,爱情当中的理性最为可贵。理性,是少女林徽因的人生智慧。原生家庭虽然给她带来创伤,却在日后转化为避免情感乱局的财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12:38
因林徽因出身比徐志摩高,为人比较心高气傲,徐志摩当时已经结婚了,她是不会允许骄傲的自己去跟一个已婚男人纠缠在一起,所以没有嫁给徐志摩。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12:39
林徽因不嫁给徐志摩是因为徐志摩多情,让人没有安全感,而且徐志摩此时已经有了妻子张幼仪。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12:40
因为徐志摩对林徽因来说,只是风流倜傥,不食人间烟火,两人真正走上婚姻,过着锅碗瓢盆的生活的时候是不会幸福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12:40
因为林徽因认为自己与徐志摩并不合适,虽然徐志摩十分优秀,但是林徽因早就心有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