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9 08: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0 23:06
撤诉后再起诉的诉讼时效依旧为三年。但是如果在诉讼期间反复中断,反复撤诉,又起诉最多*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为20年。一般撤诉的情况要么就是中断,要么就是程序终结,要是中断,那么他的上诉期依旧为3年。一、撤诉后再起诉诉讼时效是多久?
撤诉后再起诉诉讼时效应该从撤诉裁定送达给各方当事人之日起重新计算。我国法律规定,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诉讼时效的特征
(一)诉讼时效属于法律事实。就时效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效果而言,时效能导致权利的消灭,应属法律事实。时效的期间经过不受当事人意志的控制,就此而言,时效属于事件。
(二)诉讼时效属于强制期间。诉讼时效期间由法律强行规定,当事人不得约定更改或预先抛弃,所以时效期间属法定期间。
(三)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诉讼时效期间须与一定的事实状态结合才发生一定的效果,亦即无一定事实状态与之结合,无时效效果的存在。故时效法律效果的发生须与一定事实状态并存而构成法律要件,就此而言,时效又属法律要件。
(四)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法律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不同类型的权利规定了不同法定期间,如适用于支配型权利的取得时效,适用于形成权的除斥期间,适用于知识产权的期间等,而适用于请求权的就是诉讼时效。请求权须义务人给付才能实现,如请求权人长时间不行使权利,使法律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诉讼时效就有督促请求权人及时行使权利的功能。
由此可知,法律还是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就算诉讼案件撤诉了,或者因为中途一些原因中断了,那么从中断那一刻开始算起,后三年依旧是合理的上诉期。如果上诉过,在撤诉,撤诉完又上诉,那么*最多保障当事*利20年,在这20年期间内,当事人必须要完成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