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5 08: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6:12
在中国安徽凤阳,一项独特且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艺术形式——凤阳花鼓,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阶段。自2006年第一届中国·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起,这个花鼓之乡便开始每年举办这一盛事,以此来庆祝和推广这种被誉为“东方芭蕾”和“凤阳一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阳花鼓源于明朝初年,扎根于民间,是凤阳独特的戏曲艺术瑰宝。在21世纪,凤阳县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于去年成功举办了以“敲凤阳花鼓,唱经济大戏”为主题的活动。今年的节会以“新凤阳,新发展”为主题,持续十天,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了大型文艺演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以及展示凤阳民俗风情的特色周。
然而,正如凤阳花鼓所代表的地方戏曲种群,它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据安徽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省戏剧家协会副*王长安介绍,诸如阜阳的嗨子戏、芜湖的梨簧戏和巢湖的含弓戏在内的众多地方戏种,其生存状况堪忧。按照专业组织、常态演出和观众基础的标准,许多曾经活跃的戏种数量已大幅减少。
原生态的凤阳花鼓艺术正处在衰亡的边缘,亟待发掘和保护其丰富的艺术资源,以确保这份民间艺术遗产能够得以延续。凤阳花鼓的发展现状,不仅仅是凤阳的困境,也是整个地方戏曲艺术面临的共同挑战,提醒我们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刻不容缓。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音节凄婉,令人神醉”(《扬州画舫录》),内容多是“状家室流离之苦”(《清稗类钞》)。由于它的起源背景和它悲凄的唱词内容,它一度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