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连山再次出现环境破坏事件,为什么还有人顶风作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6 23: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0:32
青海祁连山再次出现环境破坏事件,为什么还有人顶风作案?
为什么国家非常重视青海祁连山的环境破坏事件?
我们先先看看祁连山木里煤田所处的位置 ,如下图:
祁连山木里煤田位于青海湖西北方向,大通河河源盆地里,行政区域上大致包括天峻县、刚察县、祁边县三县境内,煤田东西长50km,南北宽8km,总面积约400km2,资源储量35.4亿吨。
木里煤田正好处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之中,大家知道,我国西部地区青海、新疆、甘肃等地,深居内陆,距离周边海洋较远,夏季风很难伸入本区,降水量非常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许多地区出现了荒漠景观。
可是祁连山海拔较高,多是3000~4000多米的高山,从东部太平洋来的暖湿气流受山脉抬升影响,形成了丰沛的地形雨,季风一路向西吹送,力量越来越弱,因此形成了三段各不相同的景观,即森林、草原、荒漠。而这些森林、草原区是人类求之不得的栖身之地。
西北地区对水的需求是多么渴望,有了水,这块土地便充满了生命,生机盎然,而祁连山截获云端烟雨,并把水以固体形式储存起来,低温湿润季节的降水以冰雪形式积存起来,高山发育了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是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
这些冰川是这些河流的补给之源,在高温少雨季节又以融水补给河流,成为河流续命的源地。相当于我们国家的第二座水塔,围绕着祁连山发育了众多河流,呈辐散状分布,滋养着祁连山周边的一块块土地,祁连山北麓发育着石羊河、黑水河、大马营河、昌马河、野马河、疏勒河、党河等十几条河流。
祁连山南麓发育着大通河,它的源头正好是木里煤田,这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它的流向顺延祁连山山脉方向,沿途都是人类活动聚集地,水草肥美,牛羊成群,成为西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青海湖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咸水湖,对青海地区生态环境起着平衡作用,可是这些支流的源头都源于木里煤田,所以木里煤田区是青海湖的保障水源,对青海湖的存在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但祁连山生态不像大家想象那样稳固,反而表现为极其敏感和脆弱,大规模无序探矿采矿使得成千上万年形成的冻土层被剥离,水源涵养功能减弱或消失殆尽,将使地表大面积发生不可逆转的干旱化。
自从2003发现木里煤田以后,由于这里煤质好,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吸引着多家公司的疯狂开采,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采用”开膛破肚“式开采,弃贫采富,只吃“白菜心”,仅采特厚煤层这一层,薄煤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煤层基本上弃之不采,回采率不足15%。等于是“采一吨扔五吨”,这种掠夺式、破坏性”开采行为严重威胁着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稳定。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如何解决好采矿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国家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在开采这些资源的同时,实施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环境的办法,进行科学规划,一定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序地开采这里的资源。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稀少,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大部分处于最原始的生态环境,近几十年来国家投入巨资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毛乌素沙漠、库布什沙漠已初见成效,受到了举世瞩目的关注,我们应珍惜来之不易成果,不要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而木里煤田恰恰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我们的监管不到位,地方*有失职行为,所以对这一事件处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关停煤矿,对重要责任人给予法律惩处,才能刹住这股邪风。
青海祁连山再次出现环境破坏事件,为什么还有人顶风作案?
祁连山位于我国青海省与甘肃省的交界处,由多条平行山脉共同组成,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向,绵延长度约800多公里,宽度在300公里左右,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在祁连山脉内部和周边区域,分布着大量的冰川、雪山、草地、森林和湿地资源,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从地理位置来看,祁连山正好介于黄河和内陆型河流的分界处,是我国西北地区外流和内流河的天然分界线,其北、南两侧分别是明显的断裂带,地势逐渐平缓最终与两侧的平原地貌相接。然后再向外拓展,则三面分别被沙漠所包围,其中,北部为巴丹吉林沙漠、南面是柴达木荒漠、北部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如果没有祁连山,则内蒙和柴达木荒落、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会连在一起。
所以,祁连山像是一把插入到我国北部和西部沙漠地区的一把“利剑”,把大规模的干旱沙漠区阻挡开来,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气候相对湿润区。之所以祁连山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主要是其众多高大的山体,一定程度上截住了空气中的水汽,使得这里的高蒸发量带走的地表水资源,基本上没有随着大气环流而飘散到其它区域,绝大部分都以积雪和冰川的形式,留在了高山的顶部。
据初步统计,祁连山脉内部拥有冰川数量在2000条以上,虽然规模都不是很大,但是数量众多,随着冰川融水,发育有众多内流型河流,在山脉的北麓、西部和南部形成了一个个难得的绿洲,据此造就了这一部分干旱地区大量的农田、草场和湿地资源,即满足了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也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外向型发展,自古以来的“河西走廊”的辉煌就是一个明显的印证。
桉树真的会破坏生态环境吗?它是怎么破坏的?
桉树真的会破坏生态环境吗?它是怎样破坏的?
对于这样的问题,以我从事林业基层工作38年,跟踪调查速生桉35年来所得到的结论是:地球上没有一种树木是危害生态环境的,不论是桉树还是什么树都对环境起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良好作用的,说桉树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均属外星文化。
网上流传桉树是抽水机吸肥器,有毒有害,是亡国树,是断子绝孙树...桉树林天上无鸟飞,地下无草长,水中无鱼游,是绿色沙漠,污染水源,种过桉树后不能再种其它作物等等...人们彷佛找到了环境恶化的“病根”,速生桉首当其冲成了各种“症结”的替罪树。一时间,造成整个社会“谈桉色变”的地步。可以说这些东西均属国产货,纯中国制造,全部都是属于谣言,没有一样是真的。
看到桉树速生快长,就联想是吸水肥大,这种思维方式是片面的、静止的和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把吸收和返还环境割裂开来,世界上没有不吸水、肥的植物,没有吸收,就没有返还。不知道树木吸收水肥越大,光合作用产物量就越大,吸碳释氧就越大,涵养水源就越好,调节气侯增加降雨量就越显著,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就更佳,对环境所起到的六大良好作用就表现得更优异...是呈正相关的,是辩证统一的...
我国能够种植速生桉的地区不多,最早和最佳种植桉树的中心区是广东雷州半岛和广西的东门林场,在对速生桉种植的跟踪调查过程中得来的结论是:桉树只是对水肥吸收利用得好,并没有特别的“吸水吸肥”表现,桉树林地区的降雨也有明显的增加,桉树林更高大且是阔叶树,蒸腾作用更佳,空气负离子更多,冬暖夏凉更明显,晚上有更多的森林夜雨,桉树林对光、温、水、气、热在垂直分布上的梯度变化更大,土壤肥力在十年前有点下降,之后就有明显的提高,东门林场山圩分场改桉种蔗和种柚及很多的果树都表现出比荒山和其它的林木采伐迹地都好,没有不能种植作物这一说。我本人多年来也一直对桉树林的深入调查,桉树林下的杂灌草都比松杉针叶人工林多而好,土壤也更肥沃、更湿润,昆虫、白蚁、蚯蚓和微生物都更多,林下种养也很好,牛羊鸡鸭和蜜蜂等养殖都很成功,水源边种植桉树所产生的腐烂桉树叶和树皮,鱼虾都非常喜欢吃。桉树的下脚料还可制饲料及木炭和蚊香、祭香等,广西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也成功的用桉树木糠、木皮种植了食用菌类,可以说,桉树全身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