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3 02: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06:33
梅尧臣早年的诗歌创作,曾受西昆诗派影响。但后来他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逐渐发生变化,并提出了与西昆派针锋相对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对浮艳空洞的诗风进行激烈批判。艺术上,梅尧臣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标准,并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
在创作实践中,梅尧臣将上述理论贯穿于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富于现实内容,题材广泛,包括关怀农民命运的作品、描写国事的作品、山水风景诗等。其中,《汝坟贫女》通过贫家女子的哭诉,深刻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襄城对雪》之二、《故原战》等作品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徭役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彼吟》、《巧妇》等篇章表现了他对于守旧、腐朽势力的憎恨。
梅尧臣的诗以风格平淡、意境含蓄为基本艺术特征。他善于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画出清切新颖的景物形象。如《鲁山山行》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色,细致入微。此外,他的写景佳句还包括“最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等。
但梅尧臣的诗也有雄奇、怪巧的一面,如《黄河》、《梦登河汉》等作品,涵浑壮丽,与他的一般风格迥异。他作诗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较大,艺术上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有时语言过于质朴古硬,缺乏文采。然而,这些弊病被认为是为端正华而不实的诗风所付出的代价。梅尧臣对开辟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欧阳修称为“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刘克庄誉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龚啸则说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称梅诗“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钱钟书更指出梅尧臣主张“平淡”,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这些评论都充分体现了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上的独到之处和深远影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