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7: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5:10
建筑师王澍强调了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他指出,当今社会中,许多古老的建筑正在被拆除,有价值的建筑材料被弃如敝屣。王澍的理念是,通过智慧的创新,废旧材料也能焕发新生,创造出具有历史韵味的“桃花源”。
王澍观察到,古代中国的艺术关注点曾与欧洲6、7世纪相似,以人为中心。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知识界在7世纪后发生了深刻转变,开始转向自然,认为自然的美胜过社会的纷扰。这一观念的转变体现在建筑上,高层木构建筑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和保护。例如,宋朝时期,大型木柱的获取已变得困难,文人阶层开始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在讨论现代城市规划时,王澍指出,虽然官员们试图将西方管理模式引入乡村,但乡村的复杂性与保护建筑问题密切相关。建筑保护并非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需要制度层面的改革。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王澍认为,他们必须超越职业,成为思想者,拥有独立的立场,而不仅仅是完成项目。因为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
王澍,男,1963年11月生,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工作。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学奖,成为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个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