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7: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6:04
阴兴,东汉初期的重要功臣,官至卫尉。他的儿子阴庆,在汉明帝永平年间被封为鲖阳侯,封地在今天的安徽省临泉县鲖城镇,这一信息源自《水经注·汝水》的记载。
隋朝的阴寿,以其果敢的军事才能闻名,曾担任监军,率领军队征讨尉迟回,以严明的军纪和不败的战绩,被封为赵国公,展现了他的勇猛与智谋。
南朝陈的文学家阴铿,字子坚,出生于武威姑臧,其家族迁移至南平。他自幼好学,精通诗赋,尤其擅长五言诗,受到梁湘东王萧绎和陈文帝的赏识,曾任法曹参军和录事参军,官至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他的作品《阴常侍集》至今流传,留存了他丰富的文学遗产。
西汉阴子方的故事,讲述了他在宣帝时期因孝顺和积善而得到灶神显灵的奇迹,这一习俗影响了后世的腊日祭灶传统。阴丽华,汉光武帝的心仪之人,她的贤德和美丽曾被皇帝盛赞,尽管成为皇后后,她拒绝了加封,坚持立郭妃为皇后,展现了她的智慧和谦让。
阴识,作为阴丽华的兄长,是东汉时期的重臣,忠厚且有政绩,曾被封为阴德侯,并在光武帝时期担任侍中,负责留守京师。他的言行举止成为两汉时期外戚的典范,拒绝再加封爵邑,体现了他的廉洁自律。
阴幼遇,生于宋朝,才智出众,8岁即中九经童科,受南宋灭亡影响,他专注于学术,编纂了《韵府群玉》这部详尽的音韵类书籍,其兄阴幼达对其进行了注释,使之更易理解。
明朝的阴秉衡,以博学多才著称,他拒绝仕途,专心著述,被誉为“阴孟子”,其《慎经录》和《婚姻节要》等作品备受赞誉。
得姓始祖:管修。阴姓的起源可追溯到周朝。阴氏的得姓,大约有2300年的历史,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阴姓是周文王的第三子管叔鲜的后代,管仲就是管叔鲜的后代,管仲是距今2600多年的历史名人,他的第七代孙管修,跑到楚国去当了阴大夫的官,因此,子孙就以官为姓而姓了阴,望族居于南阳。河南是阴氏的一个主要繁衍中心,阴氏家族在河南是一个大家族,后世子孙陆续向全国各地迁移,南北朝时,在甘肃的武威显赫一时。故阴氏后人奉管修为阴姓的得姓始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6:04
阴兴,东汉初期的重要功臣,官至卫尉。他的儿子阴庆,在汉明帝永平年间被封为鲖阳侯,封地在今天的安徽省临泉县鲖城镇,这一信息源自《水经注·汝水》的记载。
隋朝的阴寿,以其果敢的军事才能闻名,曾担任监军,率领军队征讨尉迟回,以严明的军纪和不败的战绩,被封为赵国公,展现了他的勇猛与智谋。
南朝陈的文学家阴铿,字子坚,出生于武威姑臧,其家族迁移至南平。他自幼好学,精通诗赋,尤其擅长五言诗,受到梁湘东王萧绎和陈文帝的赏识,曾任法曹参军和录事参军,官至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他的作品《阴常侍集》至今流传,留存了他丰富的文学遗产。
西汉阴子方的故事,讲述了他在宣帝时期因孝顺和积善而得到灶神显灵的奇迹,这一习俗影响了后世的腊日祭灶传统。阴丽华,汉光武帝的心仪之人,她的贤德和美丽曾被皇帝盛赞,尽管成为皇后后,她拒绝了加封,坚持立郭妃为皇后,展现了她的智慧和谦让。
阴识,作为阴丽华的兄长,是东汉时期的重臣,忠厚且有政绩,曾被封为阴德侯,并在光武帝时期担任侍中,负责留守京师。他的言行举止成为两汉时期外戚的典范,拒绝再加封爵邑,体现了他的廉洁自律。
阴幼遇,生于宋朝,才智出众,8岁即中九经童科,受南宋灭亡影响,他专注于学术,编纂了《韵府群玉》这部详尽的音韵类书籍,其兄阴幼达对其进行了注释,使之更易理解。
明朝的阴秉衡,以博学多才著称,他拒绝仕途,专心著述,被誉为“阴孟子”,其《慎经录》和《婚姻节要》等作品备受赞誉。
得姓始祖:管修。阴姓的起源可追溯到周朝。阴氏的得姓,大约有2300年的历史,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阴姓是周文王的第三子管叔鲜的后代,管仲就是管叔鲜的后代,管仲是距今2600多年的历史名人,他的第七代孙管修,跑到楚国去当了阴大夫的官,因此,子孙就以官为姓而姓了阴,望族居于南阳。河南是阴氏的一个主要繁衍中心,阴氏家族在河南是一个大家族,后世子孙陆续向全国各地迁移,南北朝时,在甘肃的武威显赫一时。故阴氏后人奉管修为阴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