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古诗的平仄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9: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22:56
如何区分平仄?简单的说,一、二声字是平声,三、四声字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其实就是声调。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宋末)汉字字音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就是针对这古“四声”而归类的,即,将四类声调归并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声本身为一大类,仍称“平声”,或简称“平”;上声、去声、入声又合归为一大类,统称“仄声”,或简称“仄”。这两大类简称为“平仄”。
古“平声”的字,声音高而平且长,从头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弯,或短促(如入声字)。平仄声的字在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产生抑扬顿挫的 音乐效果,吟诵时在声音上给人以美感。
但是,语音发展到现代普通话,“四声”已经有所变化,古“平声”分化成为现在的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古“上声、去声”仍然是现在的上声、去声(第三、第四声),而古“入声”字则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现在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字中。由于古“入声”属于仄声,所以现在读古诗词,不能把普通话读为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的字一概当作平声,因为它们中间混杂有古入声字。
现在辨别古诗字音的“平仄”声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们现在的语音去辨别每个字的读音属于古代的平声还是仄声。大家总是简单地以为第一第二声是“平”,第三第四声是“仄”,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正确的辨认方法应该是:
一、用现在普通话念字,如果是上声、去声(即第三、第四声)的,都是仄声。
二、用现在普通话念字,如果是阴平、阳平(即第一、第二声)的,其中鼻韵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声。第一、第二声中非鼻韵母的字多数是平声,但有部分是仄声(即古入声字),如“鸭、接、耷、八、逼、拔、达、笛、白、食、直、吉、合”等。
三、从上述第二点看,比较麻烦的是要在现在的第一、第二声非鼻韵母的字中辨别古入声字。
辨别入声字可用如下一些方法:
1. 阳平(第二声)字,只要不是鼻韵母(如上所述),则凡声母是 b、d、g、zh、z、j 的,是古入声字。如“拔、勃、得、笛、国、格、着、浊、杂、足、节、及”等。
2. 记住一些做声符的古入声字,如“甲、白、直、吉、合”等,凡是以这些字作声旁的字,也是入声字,如“鸭、押、匣、钾、呷、伯、泊、帛、柏、植、值、殖、洁、结、桔、佶、黠、颉、盒、拾、阁、蛤、颌”等等,因此也属于仄声,尽管现在普通话读作阳平。
3. 也可以根据现在保留入声的方言来辨认,如粤语、客家话、吴语等,用这些方言来念,较短促而且尾巴不能拉长的便是,但要经过一定了解才能掌握。
4. 只要把现在普通话阴平、阳平中的古入声字辨认出来(作仄声处理),其余的阴平、阳平字都是平声字。用上述的方法已经可以把混在现代普通话阴平、阳平字中的绝大部分古入声字剔出去了。
5. 查韵书,如《广韵》《集韵》《诗韵》《词韵》等,这些韵书都分别把平、上、去、入的字归类排列的。
【押韵简介】
汉语中每一个字的发音,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在现代汉语中,凡韵母相同的字,都叫同韵字;例如:“东”和“冬”;新诗的压韵,按此规律即可。但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很大,所以就不能以现代汉语的押韵标准来写格律诗,比如在古汉语中,“东”和“冬”就不是同 一个韵部里的字,分属上平声里的“一东”和“二冬”的两个韵部。再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中的“原”和“昏”字是一个韵部里的,同属“十三元”韵[参见平水韵]部。
那么,在一首诗里如何押韵呢?以前介绍过格律诗的标准格式,在标准格式里,除第一句要押韵外,其余偶数句(律诗是第二,四,六,八句;绝句是第二,四句;排律是第二,四,六,八„„句)均要押韵,即这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要使用同一个韵部里的字;这种标准格式也叫首句入韵,即第一句也要入韵。刚才介绍的李商隐的五绝,是首句不入韵的,这将在以后的变格中介绍。怎么知道使用的是不是同一个韵部里的字呢?对初学者来说,只有查韵书,加上我以前介绍的《简明文言字典》。关于韵书有很多,《平水韵部》,《诗韵》,《诗韵合壁》,《佩文韵府》等等,在新华书店都有卖的。其中《平水韵部》和《诗韵》是针对初学者的;《佩文韵府》是个大部头书籍,共分四册,大十六开本,现价四百多元,一般初学者可不必购买。我在此向大家推荐的是《诗韵合壁》,这本韵书基本上摘自于《佩文韵府》的精要部分,而且每一个字的后面都罗列了许多古诗词常用词组,供使用者选用;另外书中对各种名词按”人名部”,”花草部”,”季节部”等进行了分类和对偶,非常实用,而且不贵,大概不会超过十五元,物美价廉。当你使用韵书到一定的时间后,对一些常用的字就记住了,那时就不必经常翻阅韵书了。
关于用韵,旧体诗有两点要求:一是在一首诗中,不能两次或多次使用同一个字来押韵。二是尽量不使用字数少的韵部(也称窄韵)来押韵,避免被韵脚限制住,古人称为“不弄险韵”;尽量使用所属的字多的韵部(也称宽韵),选择的余地也大。李商隐曾经用“三江”的窄韵部作了一首《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以炫耀自己作诗的功力,康熙年间的朱竹宅说“题极怪,不可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评论“堕入恶趣,不复以诗格绳之”,因而被曹雪芹借宝钗之口称之为“小家子气”。可见,名人大家如果不注意,也会犯“小家子气”的毛病的。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ve
特殊元音韵母:er
鼻韵母:an en in un vn (前鼻韵母)
ang eng ing ong(后鼻韵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22:55
如何区分平仄?简单的说,一、二声字是平声,三、四声字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其实就是声调。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宋末)汉字字音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就是针对这古“四声”而归类的,即,将四类声调归并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声本身为一大类,仍称“平声”,或简称“平”;上声、去声、入声又合归为一大类,统称“仄声”,或简称“仄”。这两大类简称为“平仄”。
古“平声”的字,声音高而平且长,从头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弯,或短促(如入声字)。平仄声的字在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产生抑扬顿挫的 音乐效果,吟诵时在声音上给人以美感。
但是,语音发展到现代普通话,“四声”已经有所变化,古“平声”分化成为现在的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古“上声、去声”仍然是现在的上声、去声(第三、第四声),而古“入声”字则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现在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字中。由于古“入声”属于仄声,所以现在读古诗词,不能把普通话读为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的字一概当作平声,因为它们中间混杂有古入声字。
现在辨别古诗字音的“平仄”声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们现在的语音去辨别每个字的读音属于古代的平声还是仄声。大家总是简单地以为第一第二声是“平”,第三第四声是“仄”,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正确的辨认方法应该是:
一、用现在普通话念字,如果是上声、去声(即第三、第四声)的,都是仄声。
二、用现在普通话念字,如果是阴平、阳平(即第一、第二声)的,其中鼻韵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声。第一、第二声中非鼻韵母的字多数是平声,但有部分是仄声(即古入声字),如“鸭、接、耷、八、逼、拔、达、笛、白、食、直、吉、合”等。
三、从上述第二点看,比较麻烦的是要在现在的第一、第二声非鼻韵母的字中辨别古入声字。
辨别入声字可用如下一些方法:
1. 阳平(第二声)字,只要不是鼻韵母(如上所述),则凡声母是 b、d、g、zh、z、j 的,是古入声字。如“拔、勃、得、笛、国、格、着、浊、杂、足、节、及”等。
2. 记住一些做声符的古入声字,如“甲、白、直、吉、合”等,凡是以这些字作声旁的字,也是入声字,如“鸭、押、匣、钾、呷、伯、泊、帛、柏、植、值、殖、洁、结、桔、佶、黠、颉、盒、拾、阁、蛤、颌”等等,因此也属于仄声,尽管现在普通话读作阳平。
3. 也可以根据现在保留入声的方言来辨认,如粤语、客家话、吴语等,用这些方言来念,较短促而且尾巴不能拉长的便是,但要经过一定了解才能掌握。
4. 只要把现在普通话阴平、阳平中的古入声字辨认出来(作仄声处理),其余的阴平、阳平字都是平声字。用上述的方法已经可以把混在现代普通话阴平、阳平字中的绝大部分古入声字剔出去了。
5. 查韵书,如《广韵》《集韵》《诗韵》《词韵》等,这些韵书都分别把平、上、去、入的字归类排列的。
【押韵简介】
汉语中每一个字的发音,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在现代汉语中,凡韵母相同的字,都叫同韵字;例如:“东”和“冬”;新诗的压韵,按此规律即可。但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很大,所以就不能以现代汉语的押韵标准来写格律诗,比如在古汉语中,“东”和“冬”就不是同 一个韵部里的字,分属上平声里的“一东”和“二冬”的两个韵部。再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中的“原”和“昏”字是一个韵部里的,同属“十三元”韵[参见平水韵]部。
那么,在一首诗里如何押韵呢?以前介绍过格律诗的标准格式,在标准格式里,除第一句要押韵外,其余偶数句(律诗是第二,四,六,八句;绝句是第二,四句;排律是第二,四,六,八„„句)均要押韵,即这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要使用同一个韵部里的字;这种标准格式也叫首句入韵,即第一句也要入韵。刚才介绍的李商隐的五绝,是首句不入韵的,这将在以后的变格中介绍。怎么知道使用的是不是同一个韵部里的字呢?对初学者来说,只有查韵书,加上我以前介绍的《简明文言字典》。关于韵书有很多,《平水韵部》,《诗韵》,《诗韵合壁》,《佩文韵府》等等,在新华书店都有卖的。其中《平水韵部》和《诗韵》是针对初学者的;《佩文韵府》是个大部头书籍,共分四册,大十六开本,现价四百多元,一般初学者可不必购买。我在此向大家推荐的是《诗韵合壁》,这本韵书基本上摘自于《佩文韵府》的精要部分,而且每一个字的后面都罗列了许多古诗词常用词组,供使用者选用;另外书中对各种名词按”人名部”,”花草部”,”季节部”等进行了分类和对偶,非常实用,而且不贵,大概不会超过十五元,物美价廉。当你使用韵书到一定的时间后,对一些常用的字就记住了,那时就不必经常翻阅韵书了。
关于用韵,旧体诗有两点要求:一是在一首诗中,不能两次或多次使用同一个字来押韵。二是尽量不使用字数少的韵部(也称窄韵)来押韵,避免被韵脚限制住,古人称为“不弄险韵”;尽量使用所属的字多的韵部(也称宽韵),选择的余地也大。李商隐曾经用“三江”的窄韵部作了一首《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以炫耀自己作诗的功力,康熙年间的朱竹宅说“题极怪,不可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评论“堕入恶趣,不复以诗格绳之”,因而被曹雪芹借宝钗之口称之为“小家子气”。可见,名人大家如果不注意,也会犯“小家子气”的毛病的。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ve
特殊元音韵母:er
鼻韵母:an en in un vn (前鼻韵母)
ang eng ing ong(后鼻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