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0 23: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4:26
在西晋末年的动荡时期,爱国将领刘琨以其出色的胡笳技艺闻名。公元307年,他担任并州刺史,面对匈奴的围城,他运用胡笳的独特魅力,成功瓦解了敌军。刘琨在城楼吹奏胡笳,唤起《胡笳五弄》,其哀伤凄婉的曲调令匈奴兵心生动摇,最终在深夜的笛声中,匈奴兵因思乡之情而撤退。胡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起初是用芦苇叶制成的原始乐器,有着军事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胡笳的形制也不断发展,从芦苇管身到木制,甚至加入按音孔,种类丰富多样。
唐代,哀笳成为宫廷音乐的一部分,用羊骨或羊角制作,无孔且较短,用于哀乐演奏。王维和杜牧的诗作中都留下了对哀笳的生动描绘。到了清代,宫廷音乐中蒙古笳吹部的胡笳有了更精细的制作,如《皇朝礼器图式》中所示,木制三孔,末端翘起,具有独特的演奏技巧。这种胡笳在内蒙古王府乐队中流传,最终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胡笳。
蒙古族民间的木制三孔胡笳,简单而深受牧民喜爱,如阿勒泰胡笳,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演奏时,手指按孔,气息吹奏出深情的五声音阶,喉音与管音的结合,使其音色饱满而深沉,常用于表达蒙古长调的情感。《胡笳十八拍》是流传千古的曲目,据说由蔡文姬所作,通过琴曲展现了她流落塞外的悲苦心情,音乐旋律悲凉而感人。
胡笳 Hú Jiā 蒙古族边棱气鸣乐器。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另有同名人士,演员和作家,下面分别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