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5 03: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14:29
岷归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至1965年,种植面积在清水、寺沟、秦许和梅川等乡间波动,面积从3313至6010公顷不等,产量大约为1200至1500千克每公顷。这一时期,栽培区域有限,产量波动较大。
1966至1985年间,当归种植受到了自然、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尽管1980年曾达到44617公顷,总产达98215万公斤,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购统销政策,市场发展滞后,导致产品积压,经济效益低下,对农民的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1986至1996年,甘肃省提出以药材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岷县将当归产业作为脱贫关键。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岷县投入大量资源,解决了当归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麻口病防治等,实现了产量和质量的显著提升。
1997年起,随着绿色消费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岷县启动了当归GAP基地研究,强化规范化种植和新技术应用,如当归脱毒试管苗和工厂化育苗。21世纪初,岷县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建立了国家级当归药源基地,当归种植和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2000年以后,岷县加强科技合作,建设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并与多个科研机构合作推进GAP种植和新品系培育,推动了当归产业向现代化转变。同时,发展了中药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了由原料销售向增值加工的转型,岷归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到2011年,岷县当归种植面积扩大,加工企业众多,产品远销国内外,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国乃至西北地区当归的主要产地和交易中心。
岷归,甘肃省岷县特产,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早在公元6世纪时当归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根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