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2 22: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17:58
白蔹,古籍中早有记载,如《本经》中提及。据陶弘景所述,白蔹常见于附近地区,藤生,根似白芷,采收后用竹穿干。生用根部捣碎可敷治疮肿。《唐本草》进一步描述,其根像天门冬,有十数根,皮色红黑,肉质白如芍药,与白芷有所不同。《本草图经》则记录其在江淮、荆襄等地广泛分布,生长于林中,开红花,结红果,根如鸡蛋大小,功能与白蔹相近的赤蔹,表里皆为红色。
白蔹在医药领域有独特的药名,汉语拼音为 lian,英文名为Japanese Ampelopsis等。其学名是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ino,曾被误认为Paullinia japonica Thunb.。白蔹的别名众多,如兔核、白根等,属于葡萄科植物。其性味苦甘辛,性凉,归心、肺、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的功效。
白蔹广泛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等,甚至可用于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及白带、跌打损伤等。外用可研末撒或调涂,内服则煎汤,剂量通常为1至3钱。
白蔹的药材主要来源于葡萄科植物Ampelopsis japonica,生长在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采集时节为春秋季,洗净、切片后晾干。其块根形状多样,颜色红棕,有纵皱纹,断面白色或淡红棕色,粉性足。显微鉴别可见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
白蔹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植物相似,都能清热消肿,但白蔹更适用于疮疡末期,而地丁、蒲公英适用于初期。白蔹与白薇虽都能清热,但白蔹偏清气分热,白薇则偏清血分热。市场上需注意区分白蔹与茅瓜的真伪,后者属于葫芦科,不具备白蔹的药效。通过根部形状、颜色、质地和味道的对比,可以有效鉴别真伪。
白蔹,又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