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饼子历史渊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2 20: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21:37
清朝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江苏省甘泉的进士黄廷范担任临县知县,他赴任时携带着清代大诗人袁枚的《随国食谱》。任职后,黄廷范品尝了临县的发面饼“国图”,感受到改进的必要。他邀请县内知名厨师汇聚县衙,希望他们能根据《隋国食谱》中的烧饼法改造“国图”。该烧饼以香甜两面黄,外扣芝麻内插酥为特色,融合了江南古法与北方风味。
面对黄知县的要求,厨师们初始显得有些困惑。然而,一位姓周的老厨师凭借深厚的烹饪技艺,想到了一个独特的方案。他提出利用临县丰富的香草资源,如磨合和黄芥,用禾油制作酥皮,再加入少许磨合,使饼子既清香又不腻。考虑到临县农耕文化,周厨师建议将饼子切割成形似农具锄头的样子,两面烤至金黄,象征黄土,以此展示地方特色,同时保留了江南“两面黄”和“内插酥”的特色。这一创新理念得到了黄知县和众厨师的一致赞赏。
经过多次试制,新型油饼——“油锄片”在周厨师的引领下诞生。黄知县品尝后赞不绝口,对饼子的形状更是赋予了“油锄片”之名。消息传开后,城内百姓纷纷前来购买,油锄片一时成为美谈。饼铺们见此美味,纷纷效仿,将这种独特的饼子流传至今。
扩展资料
临县的油饼样子犹如锄地用的铁锄片,呈半圆形。吃起来“里酥外脆,黄呈两面,汕而不腻,形似锄片”。油锄片,又名杂酥烙饼,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经过数代厨师的努力,油锄片的制作已达炉火纯青。
临县饼子历史渊源
他提出利用临县丰富的香草资源,如磨合和黄芥,用禾油制作酥皮,再加入少许磨合,使饼子既清香又不腻。考虑到临县农耕文化,周厨师建议将饼子切割成形似农具锄头的样子,两面烤至金黄,象征黄土,以此展示地方特色,同时保留了江南“两面黄”和“内插酥”的特色。这一创新理念得到了黄知县和众厨师的一致赞...
临县饼子与红军的缘
如今,每当提及这段历史,人们仍能感受到那份油锄片所蕴含的温暖与力量,它不仅是临县人民对红军的深情馈赠,更是那个时代人民支持革命、共克时艰的象征。这种饼子的故事,成为了临县人民与红军之间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流传至今,激励着后人珍视和平,铭记历史。
山西临县特产:临县烧饼
油锄片,又名杂酥烙饼,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清朝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江苏省甘泉进士黄廷范莅临临县任知县,来时尚带有一本清代大诗人袁枚的《随国食谱》。上任后,吃了几次临县的发面饼子“国图”。认为有必要对它进行改造,遂邀请临县知名厨师汇聚县衙,让厨师们模仿《隋国食谱》中的...
临县饼子制作原料及过程
临县饼子的制作工艺独特,其主要原料包括白面10公斤,禾油0.75公斤,碱面0.1公斤,以及少量的蘑合和茴香,适量的食盐。制作过程首先是从酵面引开始,酵面是制作的关键。将面和匀后,放置在温暖处发酵,水温需根据季节调整,冬热夏冷,春秋温和。发酵后的酵面与死面(剩余的面粉)按40%与57%的比例混...
临县特色小吃
临县碛口的小吃有着浓郁的乡土风味,是古镇的一道独特风景。有秧歌为证:"碛口有些好吃法,哨子碗脱刀刀划,红印印饼子撒芝麻,牛蹄蹄馍馍热油茶"。哨子碗脱 由荞面精制而成,辅之以辣油、芝麻酱、老陈醋为佐料,另加一勺哨子(方言,由海带、粉条、黑豆等调制而成的小菜),吃起来粘而不绵、厚...
打临县饼子如何发面
酵母,,,
临县饼子炖豆腐怎么做
主料:豆腐1块;辅料:烧饼。香菜适量;调料:色拉油10ml食盐2匙高汤,适量小葱3段。步骤如下:1、锅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入葱花煸出香味,豆腐切成烧肉块大小,放入锅中;2、用铲子从锅底推动豆腐几下,让豆腐吸收油脂;3、倒入鸭汤或者是清水没过豆腐表面;4、将汤汁连同豆腐一起倒入砂锅中,大火...
到太原一定要尝的美食有哪些?
油锄片锄片,又名杂酥烙饼,锄片饼,是山西临县城关街头卖的一种传统风味烧饼,很久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因其形状酷似农夫的锄片,故名锄片饼。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色泽金黄,外形独特,芳香扑鼻,人们以吃揭鏊饼子为快事。油锄片不但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风味小吃,而且是临县人访亲问...
临县人的秧歌词
其主要流行在黄河流域的晋西和陕北黄土高原,具体指山西省吕梁市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中阳、石楼,和陕西省榆林市的吴堡、绥德、佳县、榆林、米脂、子洲、青涧等十几个县、市,以及延安市,其中尤以临县最盛,因此又称“临县伞头秧歌”。秧歌,又称“阳歌”,在当地俗称“闹会子”“闹红火”“...
山西特产是什么
清徐葡萄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葡萄产地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一带的山区。这里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味美香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唐朝诗人刘禹锡来并州曾写有葡萄歌,赞美清徐葡萄。葡萄产地的土质、阳光、气候、水源都适宜葡萄的生长。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术,养植经验。清徐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