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民间风俗 立秋的传统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2 03: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9 11:43
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号左右,这时候虽然天气还是热的,但是立秋过后,会迎来一丝丝凉风。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立秋的民间风俗是什么?立秋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立秋的民间风俗
立秋
一、戴楸叶:寓报平安
在民间,有在立秋戴楸叶的习俗,楸叶就是楸树的叶子,楸树最可以长到3丈,楸叶嫩时时红色,老后只有叶柄是红的,在古时人们认为立秋戴楸叶可保一方平安,《临安岁时记》中就有记载:“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
戴楸叶的习俗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都还有传承,如河南郑县在立秋时节男女都要戴楸叶,在山东地区的人们会去捡来楸叶,剪成各种花样,有的拿来佩戴在胸前,有的用来插在头上。立秋戴楸叶,意味着秋天来临。
二、贴秋膘:大鱼大肉进补
据说在民间流行在秋天称体重,这一天称体重会和立夏时候的体重相比,体重轻了就叫做“苦夏”,在以前人们总会用胖瘦来衡量健康,所以对于瘦了的人就要进行“大补”,而补的办法就叫做“贴秋膘”,也就是吃很多好的食物来补,所以立秋很多人就选择“以肉贴膘”。
“贴秋膘”这个习俗源于北方的农村,据说在以前农村的生活条件差,很多农民夏季都忙于农活,对他们的精神损害较大,所以立秋到来,为了给这些辛勤劳作的人补身体,就会做比较丰盛的食物给他们吃,所以就叫作“贴秋膘”。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农村也变成了城市,所以这一习俗也被流传开来。
立秋时节
三、摸秋: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
那什么叫“摸秋”呢?这句话又是啥意思呢?摸秋是指在民间,立秋这天人们会结伴而行去到别人的菜园子“摸”各种瓜果蔬菜,这种行为在立秋那天不叫“偷”,而叫“摸”,那“丢秋不追究”则是指被“摸”走瓜果蔬菜的人家也不会因此而去追究这些人,因为在民间“丢秋”还寓意着吉利,所以不管对于“摸秋”的人还是“丢秋”的人,只要是在立秋这天都是被允许的,但是过了立秋这种行为就叫做偷了。
四、咬秋:吃西瓜防病,吃饺子五谷丰登
在民间还有“咬秋”的习俗,“咬秋”也叫“咬瓜”,立秋意味着即将进入秋天,天气开始慢慢转凉,西瓜也就变少了,在北京地区的人们在立秋这天早上会吃甜瓜,晚上吃西瓜;在江苏地区的人们也会在立秋吃西瓜,认为这样可以防治生秋痱子;而在天津各地认为立秋吃西瓜认为可以避免拉肚子。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咬秋”的习俗,但是每个地方“咬秋”吃的东西又不尽相同,有的地方会吃西瓜,西瓜是夏天解暑的代表,有的会吃饺子等。但是不管吃什么,在经历了酷暑之后,忽逢立秋,都有将其咬住不放之意,所以叫作“咬秋”。
五、秋社:祭祀土地神
这个习俗源于汉代,在古时立秋意味着收获,老百姓在收割完粮食以后,人们为了感谢上天的恩赐,会聚在一起举行祭祀仪式,除了感谢之外还会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能大获丰收,现在这种习俗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都还存在。
立秋节气
立秋注意事项
食品、衣物需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也会增加,这就很容易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易霉变的食物有:面包、蛋糕、熟肉、鱼虾、奶、鸡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类等。衣物、床单、被褥发生霉变,同样会导致皮肤过敏。需要提示的是,封闭式包装的熟肉打开后,一天内应吃完,如果时间较长,在没有确认变质的情况下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牛奶变质一定不能喝。霉变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需防“空调病”
立秋后,办公室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茶。身体虚弱者,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