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2 09: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00:24
洋县的杖头木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元末明初。至明朝万历年间,即1573年至1620年,这一艺术形式已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表演体系,展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清代乾隆时期,它被赞誉为"陕西南路梆子",显示出其在当时的影响力。晚清时期,洋县境内有超过10个木偶戏班活跃,120多座戏楼供其演出,不仅在本地演出,还常受邀至汉中、城固、西乡和佛坪等地,甚至影响到了汉水流域、长江南北及西南边陲的广大地区。
1931年,洋县杖头木偶戏达到了鼎盛期,当时境内共有38个木偶桄桄戏班(社)。然而,*20年后,自然灾害对木偶戏的演出造成了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木偶桄桄戏逐渐衰落,进入了曲折的发展阶段。1958年,洋县桄桄木偶剧团成立,老艺人李艺才和周艺寿在省级木偶剧演出中表现出色,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然而,在文化大*期间,剧团被解散,木偶戏转而走向民间,成为群众自发的娱乐形式。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调桄枕木偶开始恢复,陈建昌馆长在省、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于1984年重新组织和培训演员,成立了洋县桄桄剧团。然而,随着电视普及和音像制品的普及,桄桄剧团在1986年后*解散,木偶戏再次回归民间,以秦腔为主,兼唱汉调桄桄,以求生存和发展。
洋县杖头木偶是以汉调桄桄和秦腔为唱腔、以杖头木偶进行表演的地方剧种,它分布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一带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