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6 00: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2 17:49
量子点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诞生是为了应对全球能源危机。科学家们通过光电化学研究,研发出半导体与液体之间的界面,利用纳米晶体颗粒的高比表面积,以期产生更高效能的能源。早期的重要突破发生在80年代早期,贝尔实验室的Loni S. Brus博士和前苏联Yoffe研究所的Alexander Efros博士与A.I. Ekimov博士合作,他们发现硫化镉颗粒的大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颜色显现,这一发现揭示了量子限域效应,即量子点大小与其颜色的关联,为量子点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自1997年以来,随着量子点制备技术的飞速发展,量子点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1998年,Alivisatos和Nie两个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量子点作为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论文,他们成功将量子点溶于水溶液,并通过表面活性基团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实现了量子点在活细胞研究中的应用。这次突破开启了量子点研究的新篇章,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热潮。
量子点(quantum dot)是准零维(quasi-zero-dimensional)的纳米材料,由少量的原子所构成。粗略地说,量子点三个维度的尺寸都在100纳米(nm)以下,外观恰似一极小的点状物,其内部电子在各方向上的运动都受到局限,所以量子局限效应(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特别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