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3: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15:43
乳源瑶歌,源于勉语系瑶族,被称为过山瑶。据史书记载,公元南北朝时期,瑶族族群随太守肖介迁移至广东韶关的始兴郡,参与守卫南疆。隋唐时期,他们在韶、连、郴三州建立了瑶军,驻守在南岭的五十峒。随着时间推移,瑶族从农耕文化转向山地生活,依靠刀耕火种和狩猎,传统文化传承主要依赖口口相传,包括宗教信仰活动的技艺。
关于瑶族山歌的起源,传说源自“日照中”,但具体细节无文字记录。据口传和文史资料,追溯到16世纪的五位瑶族祖先,他们的迁徙导致山歌旋律从平原的柔和转为山地的高亢呐喊。在当时交通不便的环境中,山歌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过山瑶山歌的呐喊形式,以求借助山外神力和驱赶孤独。
定居南岭山中的瑶民,生活简朴,山歌“赛花柄”成为他们日常习俗的一部分,是情感交流和自娱自乐的工具。在明、清时期,赛花柄达到了鼎盛,成为瑶族青少年成长的必备技能。那时,对歌是男女青年寻找伴侣的重要方式,以“溜腊”(聪明之意)为标志的“溜腊子”和“溜腊妹”擅长创作和演唱新旧山歌。
乳源瑶歌,瑶语叫“拔勉钟”、“赛花柄”,汉语的意思是“赛过花朵的语言”。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勉语系瑶族(过山瑶)群众中的民歌形式。乳源过山瑶山歌体系有三种。一种为严谨的传统原始体系;一种为近代古典体系;另一种为生活散歌体系。乳源瑶歌没有曲谱,没伴奏,主要由呵、呕、矮、哎四个大修饰音阶组成六个小修饰音阶,每个人在唱鸣时都有各自的区别。2009年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