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概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1: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01:07
心理韧性,源自英文Resilience,最初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描述物体在承受压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性。在心理学领域,这个概念引起了全球学者的关注和探讨。虽然各国研究者对心理韧性的理解和翻译存在差异,如台湾学者将其称为“复原力”,香港学者译为“抗逆力”,大陆则有“心理弹性”、“回复力”、“压弹”和“复原力”等多种译法,韩国护理学家则赋予了“回复力”、“克服力”、“弹力性”和“强韧性”等不同诠释。
学术界对心理韧性的定义尚未统一,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首先,结果性定义关注个体在面对严重挑战时,尽管遭遇压力,仍能保持良好适应和发展,视为一种现象。其次,过程性定义强调心理韧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涉及个体在危险环境中如何持续适应,并通过一系列能力和特征在压力下快速恢复并成功应对。最后,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视为个体的一种内在能力或特质,即个体能承受巨大压力并展现出最少的负面影响,同时具备从消极经历中恢复和灵活适应环境的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韧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个体在压力下的适应能力、动态过程以及内在的品质,但具体定义在不同文化和学术背景下有所不同,反映了学者们从不同维度探讨这一心理现象的多样性和深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