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0: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0 05:47
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约上三五好友,夜晚坐在树下,拿上几瓶啤酒,做上几道小鲜,一起开怀畅饮,谈天说地了。
我想,每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都吃过一道下酒菜,那就是拍黄瓜了。我也是一样的,但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几经思索,都找不到答案,甚是郁闷。
不过经过鄙人潜心研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卷,终于被我找到了答案,现在就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但却叫“黄”瓜,到底是起名字的人色盲,还是指鹿为马。
根据史书记载,建元二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位勇士出访西域,历经千难万险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这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
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年张骞从西域带回了一样神秘的食材。这种食材长约七寸,粗约三指,通体翠绿而且遍布尖刺,在结果后顶部还有一朵小黄花。
这种食材汉人从来没有见过,虽然外型怪异,但是吃起来爽脆可口,清凉中又带有一丝香甜,不管是生吃还是烹饪都别有一番风味,因此,这种食材很快被汉人接受并逐渐流行了起来。
当时,汗人们将居住在遥远西域的少数民族称为“胡人”,所以这种食材得名为“胡瓜”。
公元三一九年,羯族首领石勒,谋略过人,歼灭群雄,建立后赵,于襄国昭告天下,登基成为皇帝,成就一番霸业。
后赵势力庞大,占据了中国整个北方,石勒为了显示尊贵,要求将羯族人称为“国人”,不许当地百姓再叫他们为“胡人”,因为石勒认为“胡”这个字有讽刺意味,对于这个贬损的称呼非常的恼火。
于是他颁布了一条法令,不管是街头巷尾攀谈,还是写书立传,一旦发现有人使用了“胡”这个字眼,一律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一时间,在江湖上掀起了血雨腥风,百姓终日惶惶不安,唯恐触犯禁忌,招来杀身之祸。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石勒因政事急召襄国刺史樊坦进宫面圣,当日樊坦穿了一件打满补丁的破旧衣服,看起来十分寒酸。
石勒见状勃然大怒,训斥樊坦道“你如此衣冠不整的来见我,什么意思,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樊坦这个人忠厚老实的过头,甚至是有些愚笨了,看到龙颜不悦,恐怕引来杀身之祸,更是汗如雨下,慌了神,他连忙解释到:“胡人不讲一丝道理,在我来的路上将衣服都抢走了。”
樊坦慌不择言,犯了大忌。可没想到石勒听了樊坦的话,不仅没有治罪,反而心平气和的安慰了起来:“樊大人莫动气,我族人的过错给你赔个不是,一会儿赐你身绫罗绸缎,别气大伤了身。”樊坦突然意识到犯了大错,连忙跪地磕头认罪,不过石勒依然装出一副大度的样子,不怪罪樊坦。
不过,石勒心机极深,虽然面带微笑,但暗地里为了刺探樊坦的忠心,在进见后,极力留他下来吃御宴。
酒席开始后,石勒假借酒意,指着盘中的胡瓜问樊坦“爱卿可知这盘中食物室何物啊?”樊坦深知石勒心性,知道这肯定是场鸿门宴,因此格外小心,在听到他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的大石头落地了,立刻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陛下,
紫案佳肴,银杯香茶;
金尊甘露,玉盘黄瓜。”
“哈哈哈,说的好,说的好啊。玉盘黄瓜,爽脆可口,不错,不错。”石勒听完后十分高兴,于是决定不再追究樊坦的罪责,令他逃过一劫。不过从那以后,由皇宫传出,人们渐渐的改口将胡瓜称为黄瓜了,一直流传至今。
唉,没想到连这小小的黄瓜背后,都隐藏着这么传奇的故事。以后,别野君也会多多为大家带来这种小故事的。
-end-
文/Miskeen
推荐大家一个有品位且积极且有趣的公众号:别野生活 ID:bieyesheng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