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3 07: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0 10:34
琅琅上口,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成语,它源自朗朗上口的发音——láng láng shàng kǒu,象征着读书声的响亮悦耳,犹如玉石相击,轻盈流畅。在《***.NET 汉 典 网》中,我们能找到这样的解释:它描述的是诗文诵读时那如溪水般自然,令人易于记忆的声音。
朗朗上口并非仅限于散文,尽管散文也追求声调的铿锵有力,但它的魅力在于它的通俗易懂和顺口吟诵。老舍在《诗与快板》中曾提及,散文的自由度让文字更加贴近人心,能让人随口吟诵,仿佛与作者心灵相通。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王韬的《淞隐漫录·凌波女史》中,那里描绘了一个从小便能熟读唐诗,诗句琅琅上口的生动场景。它不仅用于形容读书声,也常作为形容文辞精炼,易于口授和传颂的形容词。
在我个人的记忆中,母亲在我两三岁时就已教我暗诵唐诗绝句,那时的我,能轻松做到诵读得流畅、悦耳,那正是琅琅上口的精髓所在。郭沫若在《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中也曾强调,琅琅上口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
总的来说,琅琅上口不仅代表了语言的韵律美,更体现了文字的力量,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它都是一种提升语言表达力的绝佳方式。希望这段分享能启发你,让你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那朗朗上口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