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个方面提升表达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6 02: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0 02:37
01
抽出时间练习朗读
日常工作中,教师不要把时间全部花在“看管”学生上,相反要利用好这段时间提升自己。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利用假期,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自我提升:
【朗读】
在校期间,教师可以每天和学生一起读课文。你也可以利用中午的时间进行5分钟朗读,可以是手机上的新闻,喜欢的一篇文章。
带着目的地阅读并朗读文章,每天坚持10分钟。语文老师还能拿好的文章大声朗读来训练自己的发音。
【跟读】
选择好的朗诵原音或视频,进行跟读练习,每日5~10分钟。比如,跟着主持人们一起读,他们吐字清晰,发音标准,语言语调富有情感,没有多余的口头禅。
【复述】
找一段喜欢的文字吗,慢慢的加快阅读速度,然后要求自己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有效复述,训练自己快速记忆、理解、准确表意的能力。
02
加强普通话基本功训练
说好普通话以字音准确为前提。
平翘舌音,后鼻音与前鼻音等等,可以一步一步来练习。找出地方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有意识地在日常说话中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比如,南方多数地区平翘舌部分,还有些地区n、l不分,缺少e、uo等韵母,没有轻声以及儿化音乱用。
如果觉得自己发音不够完美,有方言问题,可以对照汉语拼音发音口型进行纠正。
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花时间改掉发音问题,先打牢基础,再有针对性地练习绕口令、歇后语、段落篇章朗诵,从简单到难,从短到长,一步步突破。
【录音/录视频】
有时间的可以录音,再回过来反复听,看看有哪些地方自己读的听起来不舒服,再一遍遍改正。
03
刻意练习有条理的说话
利用好每天的发言时间。教师其实应该是表达力普遍较好的行业,因为我们每天都有很多发言的机会。新入职的老师,和学生说话时常常没有条理。有的时候说了话题一,还没说完,又被学生扯到第二话题上了。如果自己没有意识到,可以留意一下是否有这个问题。发现问题后就要开始刻意地训练自己。
· 有条理 = 有序构建语言的“骨架”
每次发言前,先列个提纲(建议使用工作笔记本),把大概要说的话在脑子里过一遍。去教室讲的时候,确保自己的发言是按照提纲来讲的,不要临时调整顺序,谁也不能扰乱你的思绪。练习一段时间后,你就可以不用提纲讲清楚要点了。
在课堂中口头语言应中心明确,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有些老师讲起课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缺没有重点、东扯西瓢。逻辑不清,重点不明,学生听起来就会越听越糊涂,没有教学质量可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缺少逻辑、表达混乱,说明思维不清晰。教师想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你自己的思维。
04
提高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
现在教师有很多公开发言的机会,要利用好每一个发言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的。
每一次公开的工作汇报,每一次集体大教研的即兴讨论,每一次大小会议上的发言,哪怕是单位聚餐时的几句祝福语,这都是公开表达。
有些老师性格内向,关起门来上课还能克服,如在其他公开场合发言,常常紧张忘词、卡壳、手足无措,甚至紧张得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就逃下讲台。其实,多一次公开表达就多了一次改变的机会,不断上台修炼,把失败的经历留给不重要的场合,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一定会获得自信和重塑表达力。
所以,老师们不要害怕被邀请发言,务必要抓住每一个公开表达的机会!
05
阅读积累,提升教育素养
日常工作的时候,普通老师发言往往从实际生活出发,语言比较生动,但内容浅显。或是开口没话说,想表达却说不出来......老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区别就在于除了日常教学外,是否摄入了大量的教育知识和新的教育理念。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擅表达、不自信,真正的原因只是是“肚子里没墨水”,无法输出优质的内容。
教师的学识,可以
通过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来积累
。
利用假期,教师还可以多看提升表达力的综艺、TED演讲、辩论赛、书籍、电影,这些看似放松过的娱乐,在无形中发挥提升自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