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括词历史评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6 13: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22:21
櫽括词,作为宋代词坛上的一种独特形式,尽管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但其在词学批评中的评价并不高。如王若虚在《滹南诗话》中批评苏轼过度改编《归去来辞》,认为其过于繁琐,即使陶渊明的文辞优美,也不必如此。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甚至指责东坡和山谷的櫽括之作堕入了低俗趣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櫽括词全然无价值,它实际上是一种对名作的改编和再创造,尤其在艺术原创性上,可能受到质疑。
宋代词人创作櫽括词,往往源于对原作的极度欣赏。他们通过模仿和改编,寻求与作者情感共鸣,或者借他人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曹冠的《哨遍》模仿苏轼的《赤壁赋》,汪莘的《哨遍》则源于王维的《山中与裴迪书》。刘学箕的《沁园春》和《松江哨遍》都是对苏轼《赤壁赋》的櫽括,他们用这种方式寄托情感,从中获得乐趣,即使面对批评,他们也认为这是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
宋代櫽括词的兴盛,反映了宋人对文体融合的探索。他们通过将诗歌、散文等文体融入词中,拓宽艺术表现的边界。如周邦彦的词多用唐人诗语,而晏几道的词直接引用了翁宏的诗句。櫽括词的创作目的之一就是赋予诗歌音乐性,使其能配乐歌唱,如苏轼的《哨遍》和《水调歌头》都是为了使陶渊明和韩愈的作品能更好地融入音乐世界。
尽管有些櫽括词与原作相似,但宋人依然选择这样做,这反映了他们对诗词形式和内涵的不同理解。通过櫽括,他们既保留了原作的精神,又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增加了音乐性和适用性。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櫽括词,它在宋代词坛上扮演着独特且不可或缺的角色。
扩展资料
宋词中有一种奇怪的文体,叫“櫽括体”。常用字库中无此字,帮又作“隐括”“櫽括”一词的原义是矫正曲木的工具,而词的櫽括则是将其它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櫽括词是非常有特色的文体,它不但丰富了宋词的表现方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的文学观念和文体观念。
隐括词的历史评价
櫽括词在词中属于“杂体”,尽管宋代的文人墨客颇喜写作,后来也是代有作者。但在词学批评中对于櫽括词的评价普遍不高。如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二:“东坡酷爱《归去来辞》,既次其韵,又衍为长短句,又裂为集字诗,破碎甚矣。陶文信美,亦何必尔,是亦未免近俗。”而贺裳《皱水轩词筌》更是不...
隐括词历史评价
宋代櫽括词的兴盛,反映了宋人对文体融合的探索。他们通过将诗歌、散文等文体融入词中,拓宽艺术表现的边界。如周邦彦的词多用唐人诗语,而晏几道的词直接引用了翁宏的诗句。櫽括词的创作目的之一就是赋予诗歌音乐性,使其能配乐歌唱,如苏轼的《哨遍》和《水调歌头》都是为了使陶渊明和韩愈的作品能更好地...
隐括体是宋代兴起的特殊词体,它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
正如清代学者赵翼(1727—1814年)所说:“诗人不幸诗家幸,赋得沧桑句便工。”家国不幸,遭此乾坤之劫;江山有幸,留此不朽之篇。吴激这首词将古人诗句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如自其口出,能以人巧与天工相吻合,不愧是一首成功的“隐括体”。
隐括词历史渊源
在词学研究的领域中,普遍的看法是,在櫽括词的出现之前,诗歌界并未见证此类独特的文体形式。罗先生在其著作《宋词杂体》(《两小山斋论集》第139页)中提到,櫽括体在杂体诗中并不常见,而在词作中则相对普遍。事实上,宋代櫽括词的诞生之前,杂体诗中并未明确标注出属于櫽括体的诗篇。然而,...
隐括词的文章分析
学术界都认为苏轼开创了櫽括词体,(注:饶宗颐先生说:“论者多谓此体始于东坡櫽括《归去来辞》,为《哨遍》,按敦煌出土有櫽括《孝经》之《皇帝感》,存十二首,乃七言四句体。”见《词集考》209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今检敦煌出土的文献3901 《新合考经皇帝感辞》十一首,然诗中述及...
隐括词的历史渊源
罗先生在谈到櫽括体时说:“这种体制,不见于杂体诗,在词里却是相当普遍的。”(注:见《宋词杂体》一文,《两小山斋论集》139页。)的确,在宋代櫽括词出现之前, 杂体诗中并无明确标明櫽括体的。不过,在新文体诞生之前,总有一些萌芽或者一些潜在发展因素。櫽括词也是这样,在此之前,诗歌史...
隐括词文章分析
这种通过改编古诗来表达个人情感和讽刺时政的方式,虽然与苏轼开创的櫽括词体相似,但早在苏轼之前,如晏几道的《临江仙》就已存在类似尝试。例如,晏几道的词是对张籍《赠王建》的改写,尽管未明确标明,但其创作方式已接近櫽括。宋代时期,诗被改编成曲的风气兴起,刘几的《梅花曲》就是一个例子。他以...
隐括词的形成原因
我们先看看“櫽括”一词的由来,清人张德瀛《词征》卷一“櫽括词”条说:“櫽括二字,见《荀子·大略篇》及《韩诗外传》、刘熙《孟子注》。櫽,度也;括,犹量也。”(《词话丛编》4083页)《荀子·大略篇》有云:“乘舆之轮,太山之木,示诸櫽括。”杨@⑤注:“櫽括。矫揉木之器也。
隐括词形成原因
这种“索幽隐为诗赋”的做法与词的櫽括体在性质上相似,都是对经典文学的改编和缩写,反映出科举考试风气对文学形式演变的直接影响。总的来说,櫽括词的形成,不仅受到诗歌曲化的文体变革影响,也深受科举考试内容摘要形式的推动,特别是“帖括”风气的广泛流传,使得词的櫽括体成为对经典文学的一种独特...
隐括词诗篇
在稳固根基以求国家安宁的基石上,统治者必须警惕潜在的隐患。为何十旬的游玩未能让君主返归职责,这恰恰成为招致战乱的祸根。酒、色、声、禽的沉迷,如同四面荒野的诱惑,更难以抵挡豪华建筑的诱惑。静观历史,那些作为君主的,从未因过度享乐而不曾面临灭亡的危险。古时的陶唐盛世,少年君主未曾深思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