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误详细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6 08: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8 15:13
贻误,一词源自汉语,意指因拖延或延误而造成了事情的失误或未能及时处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一概念被广泛运用。例如,元代施惠在《一枝花·咏剑》中提到,醉酒后的舞剑之举,若经常延误了封侯的机会,便是因耽搁而带来的遗憾。高明的《琵琶记·寺中遗像》则告诫人们,不要像剧中人物那样,因疏忽对父母的照顾,导致亲子关系受损。
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批评了一种空谈勿忘勿助的学说,认为这种观点可能误导他人,强调其危害性,需要去除。在《喻世明言》中,冯梦龙描绘了家长在为女儿婚姻大事上犹豫不决,可能会导致婚期耽误,这反映出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慎重态度。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提到,女儿长大后不宜再拖延,应尽快解决婚姻问题,以免造成长期的困扰。他还以樵夫为例,表示在回答问题时,他担心自己的话太多,可能会延误对方的行程,体现了对他人时间的尊重。
清末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王员外解释了为何推迟考选,是因为等待服丧期满,这表明当时社会中对丧礼的规定也会影响人的行动,从而导致一些事情的延误。吴梅在《风洞山·游湖》中以弘光的遭遇为感叹,指出烟花风月的生活方式可能耽误了他的人生道路。
总的来说,"担误"一词在古代文学中,不仅反映了个人行为的失误,也揭示了社会习俗和家庭责任对个人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