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6 19: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13:28
在那个时代,复社吸引了众多以年轻士子为主体的成员,他们纯真且充满活力,如同初生牛犊,无所畏惧。他们秉持着对世间“公理”的坚定信念,对朝廷的政策和事件总是热烈讨论,发表见解,这种犀利的评论和激昂的文字被世人称为“清议”。
尽管他们的言论被冠以“清议”,但影响力不可小觑。据说,连权臣魏忠贤的余党阮大铖也因被他们的议论逼迫,最终躲到了南京城门外的牛首山,从此销声匿迹。“复社”的盛况可见一斑,据《七录斋集·同表序》记载,春秋聚会时,群英荟萃,满路皆是士人,全城的人几乎无人不知复社之名。
张溥因复社的声望大振,朱彝尊甚至称其为“月旦人物”的权威,他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人物的好坏,影响着世人的荣辱。然而,这种巨大的声望也引来执政者的嫉恨,《明史》记载他被指控煽动复社,意图扰乱天下。就连想加入复社的陆文声,因其请求被拒,愤而向朝廷告发,对张溥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直到张溥去世的崇祯十四年,这个案件仍未尘埃落定,反映出复社影响之深远与复杂。
《七录斋集》,诗文集,明张溥撰。此书于崇祯年间刻成,有六卷本与七卷本行世。张溥非常好学,博闻强识。他有一个习惯,也是一种记忆的手段。就是对于有用的书籍他一遍一遍的抄录,边抄边记忆,抄完一边就把抄本烧掉。如此进行,一共要进行七遍。在这之后就牢记于心不会忘记了。这就是所谓的“七录七焚”,最终使之成为了有名的学问家。他研究学问读书的地方也就被称为七录斋了。他平生写下的文章就被编为了七录斋集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13:35
在那个时代,复社吸引了众多以年轻士子为主体的成员,他们纯真且充满活力,如同初生牛犊,无所畏惧。他们秉持着对世间“公理”的坚定信念,对朝廷的政策和事件总是热烈讨论,发表见解,这种犀利的评论和激昂的文字被世人称为“清议”。
尽管他们的言论被冠以“清议”,但影响力不可小觑。据说,连权臣魏忠贤的余党阮大铖也因被他们的议论逼迫,最终躲到了南京城门外的牛首山,从此销声匿迹。“复社”的盛况可见一斑,据《七录斋集·同表序》记载,春秋聚会时,群英荟萃,满路皆是士人,全城的人几乎无人不知复社之名。
张溥因复社的声望大振,朱彝尊甚至称其为“月旦人物”的权威,他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人物的好坏,影响着世人的荣辱。然而,这种巨大的声望也引来执政者的嫉恨,《明史》记载他被指控煽动复社,意图扰乱天下。就连想加入复社的陆文声,因其请求被拒,愤而向朝廷告发,对张溥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直到张溥去世的崇祯十四年,这个案件仍未尘埃落定,反映出复社影响之深远与复杂。
《七录斋集》,诗文集,明张溥撰。此书于崇祯年间刻成,有六卷本与七卷本行世。张溥非常好学,博闻强识。他有一个习惯,也是一种记忆的手段。就是对于有用的书籍他一遍一遍的抄录,边抄边记忆,抄完一边就把抄本烧掉。如此进行,一共要进行七遍。在这之后就牢记于心不会忘记了。这就是所谓的“七录七焚”,最终使之成为了有名的学问家。他研究学问读书的地方也就被称为七录斋了。他平生写下的文章就被编为了七录斋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