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7 01: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00:22
在西医的角度中,心悸被定义为患者自我感知到的心跳加快,产生的心前区不适或心慌感。无论是心率增快还是减慢,都可能导致这种心脏跳动的不适感。
中医则将心悸视为心跳过快且力量较强,伴随心前区不适的一种症状,它与中医理论中的"惊悸"和"怔仲"有所关联。心悸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疾病:
1. 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脏病的各种形式,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不齐以及高血压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心悸的出现。
2. 非心血管疾病:包括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等病症,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等呼吸系统问题,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消化系统问题。此外,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使用后也可能引发心悸。
3. 神经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常见的诱因,如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惊恐、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后,都可能导致心悸的现象。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 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