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斯与道德相对主义 | 城与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8: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3:50
道德相对主义的讨论常常陷入理论的困境与逻辑的悖论。在哲学的领域中,这一观点的批评者认为道德相对主义缺乏一致性与严谨性。然而,也有哲学家坚持相对主义的立场,视其为应对现实道德选择与伦理境遇的最佳方式。其中,威廉斯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相对主义支持者之一。他的《道德运气》一书,尤其是其中《相对主义中的真理》一文,为相对主义理论树立了里程碑。
道德相对主义的基本内涵在于,道德价值不具备普世性,而是基于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存在。道德判断的有效性受限于文化、历史和个人境遇的界限。例如,“孝道”在儒家文化盛行的社会中被视为一种道德义务,但在其他社会中则可能不被视为普世价值。这样的相对主义立场在文化维度上被广泛接受,但在历史和个人境遇维度上,其论证显得相对薄弱。
道德相对主义被大批哲学家批判的主要原因是其内在的逻辑矛盾。相对主义认为,在道德领域不存在普适的道德准则,人们应遵循所在社会通行的道德准则进行判断。然而,这一主张本身就是一个普适性准则,与相对主义的核心观点相冲突。此外,相对主义隐含了主观主义的立场,否认了道德法则的客观存在,认为个人和特定文化本身具有道德完善性,这与道德客观主义的观点相悖。
在面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批评与挑战时,威廉斯提出了新的观点,以跳出传统的元伦理学研究范畴。他将相对主义定义为“相关型相对主义”,旨在通过找到评判道德价值的相关因素(如文化、历史和个人境遇)来证明道德价值的相对性。然而,威廉斯认识到相关型相对主义存在理论困境,即在不同文化社会间存在着深刻的道德价值分歧与冲突,这使得相对主义立场无助于解决不可调和的道德冲突。
威廉斯另辟蹊径,发展出一种新的道德相对主义理论——“评价型相对主义”。这一理论以存在冲突的道德价值体系为出发点,通过区分“真实的冲突”与“名义的冲突”来分析不同道德价值体系间的相对性问题。真实的冲突是指在某个时刻,两个道德价值体系存在分歧、相互冲突,且这些道德价值体系都能成为某一群人的现实选择。而名义的冲突则是指虽然某一群体知道两个相互冲突的道德价值体系存在,但至少有一个体系不能成为他们的现实选择。
在“名义的冲突”下,道德价值的评价显得不合时宜,没有现实意义。然而,在“真实的冲突”下,我们需要进行道德价值的评价和决断,以解决冲突和分歧。在真实的冲突中,道德相对主义不再沉默,而是积极地做出判断和抉择,以反思和解决价值体系间的冲突。而在名义的冲突中,相关的道德评价则保持沉默,避免无意义的辩论。
威廉斯提出的评价型相对主义为相对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使得相对主义在面对现实道德问题时不再被动,而是能积极地参与价值体系间的冲突与分歧的解决。通过区分“真实的冲突”与“名义的冲突”,威廉斯的理论为道德相对主义找到了一个更为实用且具有深度的解释,从而在道德哲学的讨论中贡献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