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3 00: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23:51
古典时期的反讽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进入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反讽有了新的解读。弗.施莱格里认为,反讽反映了世界内在的矛盾和悖论,要求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去把握世界的复杂性。
到了20世纪,新批评派如艾略特、瑞恰兹和燕卜荪等人对反讽进行了深入探讨,布鲁克斯给出了更具体的定义,他将反讽定义为语境对陈述语的歪曲,即通过改变语境,使原本的字面意思与实际含义相悖,形成讽刺的效果。
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在特定情境下,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反转,呈现出与表面截然不同的意蕴。这种通过语境改变引发的含义变化,正是反讽的核心所在。
反讽法,又称倒反法、反语,为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这是目前一般的解释,但在19和20世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古典含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23:49
古典时期的反讽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进入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反讽有了新的解读。弗.施莱格里认为,反讽反映了世界内在的矛盾和悖论,要求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去把握世界的复杂性。
到了20世纪,新批评派如艾略特、瑞恰兹和燕卜荪等人对反讽进行了深入探讨,布鲁克斯给出了更具体的定义,他将反讽定义为语境对陈述语的歪曲,即通过改变语境,使原本的字面意思与实际含义相悖,形成讽刺的效果。
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在特定情境下,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反转,呈现出与表面截然不同的意蕴。这种通过语境改变引发的含义变化,正是反讽的核心所在。
反讽法,又称倒反法、反语,为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这是目前一般的解释,但在19和20世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古典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