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22: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7 06:47
一、从“热议”到“热销”,海豹到底做对了什么?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缔造了海豹的从“热议”到“热销”的成功转化?是独领风骚的CTB电池?还是极致的动力性能?或者是惊喜的价格定位?似乎感觉都不太确定,毕竟在这些领域上,似乎都有竞品可以上来平分秋色,那为什么海豹的成绩如此之优秀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看到百度百科对动物海豹的描述,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仔细看上面的这段文字,其实每句话后面都有海豹是如何精准实现对环境的适应的:
“海豹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合在水里游泳
“耳朵变得极小或退化成只剩下两个洞,游泳时可自由开闭”——能够在陆地上听声在水里游泳
“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解决静态情况下的能量储备和姿态解决
……
仔细想来,是不是有点惊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雕琢出这样精准符合极地环境的生物品种。同样,在新能源 汽车 的海豹上,专注于新能源多年的比亚迪品牌充当了一次鬼斧神工的“神级操作”,针对中国市场的国情,进行了一次太过标准的量身定制!
二、回应全民关切,动力电池再次进化
读完上面的三张图,我来做个课代表,其实主要说了以下的三段内容:
1,动力电池爆燃是新能源 汽车 发展最大的敌人。
2,所以,比亚迪研发了刀片电池,从电池领域解决了自燃问题。
其实很好理解,电池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整车的一个部分,要整车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那么关于整车安全,比亚迪到底又做了什么硬核 科技 ?
CTB电池技术
这个技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不是很好理解,而且非常容易和CTP技术进行混淆,当然学术领域的解释其实有很多了,我这里说一点比较粗浅的比喻,便于大家理解:
1,动力电池主要包括外壳和电芯,就像一个袋子里装满了5号电池,最早的技术,就是几个电池装一个盒子,然后几个盒子装一个箱子,然后把箱子装进 汽车 底盘,然后盖上底盘的上下盖,这就算好了。
2,到了CTP时代,通过技术研发,电池更安全了,不需要再包一层盒子了,我们就直接把电池装进箱子里,然后把箱子装进 汽车 底盘,然后盖上底盘的上下盖,这就算好了,这些盒子的空间可以装更多的电池了。
3,到了CTB时代,现在电池太安全了,连箱子都不要了,我们把电池加上一些辅件,直接就装进地盘里,然后盖上底盘的上下盖,这就算好了,这下盒子和箱子的空间都节约了,装的电池更多了。
可以说,在百分之百的新能源 汽车 的消费者咨询销售顾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几乎只有很少的消费者会关心这样的问题:
CTB电池技术,直接把到高安全的刀片电池装入底盘,让底盘不再为了电池盒而改变力学结果和空间让步,重新优化了整个底盘的强度,构成上盖、“刀片电池”、托盘的整车三明治结构,电池系统的结构强度获得突破,并为整车安全赋能。因为刀片电池采用了铁锂材料,拥有更高的燃点,所以理论上基本无法发生自燃。
不过,面对挤压或者碰撞的情况,电池会有风险么?甚至整车会有风险么?其实,CTB电池系统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其本身可承受50吨重卡的碾压。受益于CTB技术,海豹的车身扭转刚度达到40,500Nm/ ,媲美百万级豪车,从下面的表中可以看出,海豹的车身扭转刚度已经超越劳斯莱斯幻影,此间差距,可见一斑。海豹的安全性,也非常明显了。
当然,CTB技术还提供了更好的空间使用效率,相比传统结构,海豹在车内空间净高相同的前提下,车身高度降低了15mm,整车高度与传统豪华运动中级车相当。海豹更加低趴的整体造型,也极大的提升了空气动力性能和视觉效果。
三、回应 汽车 本质,挑战操控领域
比亚迪在 汽车 业务上很显然有自己的思考,尽管现在很多自主品牌在智能等领域大举发力,实现了弯道超车,在很多体验上赶超了传统的进口豪华品牌,但是依然带有争议,比如“智能只是附属产品并不是 汽车 的核心灵魂”,毕竟“ 汽车 是用来开的”。
实际上,要想超越进口豪华品牌的操控领域优势,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些品牌对于车辆的底盘等调校具有了上百年的经验累积,可谓这个行业里的老师傅,而且由于他们技术领先,经验丰富,全球的 汽车 都愿意送来给他们调校,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形成了一个正循环,就是强者恒强。
但是,在新能源 汽车 异军突起的今天,这个趋势有了一点点裂缝,那就是新能源动力的革命性变化,电机取代了燃油发动机,动力电池包取代了油箱,完全全新的驱动方式应运而生,在电动化的操控新局面下,应该说过去燃油车的经验被极大的削弱了,在这个情况下,比亚迪这个“特区做题家”,又交出了一份什么答卷?
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
这又是一个对于普通消费者超级不友好的名词,理工男的世界真的很难理解,简单点说:
1,原来我们的 汽车 想要控制扭矩,主要是依靠轮速来进行控制,比如将轮端分为32-48个采集位,来对扭矩进行控制。
2,电动车时代不同了,电机的转速实际上和轮端转速之间存在有关联关系,通过这一关系的细分,我们可以将轮端分为4000+个采集位,识别精度提高300多倍,可提前50ms以上预测车轮轮速变化趋势,更早对车辆运动状态进行调整实现极快速和精确的识别。
3,总而言之,可以实现车轮打滑更少了,极限更高了,驾乘更舒适了。
当然,不仅仅是扭矩控制技术,包括高刚度车身,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结构,50:50的黄金轴荷比,博世DP转向系统、线控制动系统都为极致的操控增添色彩。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要到操控的体验上去看看,比亚迪公布的数据表明,海豹的操控成绩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成绩:
麋鹿测试:83.5KM/H
单移线测试:133KM/H
定圆回转:1.05g
要知道这个成绩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和其他车型比一比:
看看最常见的麋鹿测试,根据全球第一家做麋鹿测试的机构——瑞典Teknikens Varld杂志公布了一个榜单,从这个权威榜单可以看出,似乎超越海豹的成绩还不存在,尤其是面对诸如宝马M3这样众所周知的性能车,海豹都大幅领先。
而单线测试和定圆测试因为缺少场地描述的信息,无法做直接的对比,但是就这个成绩来说,应该是相当惊人的存在了,即便在小破站搜一下类似的测试视频,能做到海豹这个成绩的同级车真的还不多见。
所以,在这个进口豪华品牌制霸了上百年的领域,来了一个陌生的敲门人,没有引擎的轰鸣,只有电机的轻语
“请开开门,我要进来了哦,谁说这屋子就是你们的呢?”
四、回应智能驾驶,做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政策
智能驾驶是当下,最有话题的新能源 汽车 话题之一,到底是“但用难还”还是“侮辱智商”,各个流派可谓争论的喋喋不休,尽管我个人其实是一个智能驾驶的支持者和爱好者,但是还是要承认至少在当下,智能驾驶的付费选装率还是一个比较低的存在,而在付费选装里面再日常使用的人几乎就更少了。
换句话说,在当下,还是更多的人不使用辅助驾驶系统,那么在海豹上,比亚迪给出的答案就是全系基本上没有配置更多的辅助驾驶功能,这样清晰的思维定义,有助于更好的处理车型定位,并避免版型过多后,带来的生产效率低和生产成本走高,比如都没有激光雷达硬件,那么车辆外观冲压,就不需要有两种模式了。
所以,海豹在价格定位上显得极具优势,海豹四驱版本顶配的价格,几乎和特斯拉的model3的基础版价格持平,但是无论是续航,充电(考虑峰值时间和实际效果),空间,性能等各个方面几乎都锤爆了基础版的model3,而且锤爆还不是一点点。而智能驾驶上的短板也很明显,但是牺牲最小的劣势,去换取更大的优势,这应该是海豹成功中的最令人惊叹的“标定国情”,市场的需求在哪里,我们就做什么产品,精准的吃掉市场的增量,让前线的消费者去定义需求,毕竟产品是他们在用,这就是比亚迪的“量身定制”。
可以说,汉EV打开了比亚迪品牌换新的大门,而海豚则证明了比亚迪进军EV的道路正确,现在海豹的来势汹汹似乎让我想起了两句古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唯使君与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