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2 19: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21:54
1. 自我概念: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对自我的认识逐渐从具体和绝对转向更加全面和相对的观点。
2. 自我评价:
- 独立性日益发展:随着年级的提升,儿童越来越能够自主地进行评价。
- 原则性逐渐形成:他们开始理解并应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标准。
- 批判性有一定程度增加:儿童学会了更加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3. 自我体验: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尊心有了显著的增长,这是自我体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 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儿童开始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理解自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 两个高峰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在1-3年级和5-6年级时出现两个显著的高峰。
4. 观点采择能力:这一能力是指从他人的角度理解和解释事物的能力。儿童在7岁时开始克服自我中心思维,这一能力在童年期有显著的发展。
- 塞尔曼的五个阶段:从3-6岁的自我中心阶段,到12-15岁能够考虑社会和习俗系统角色的替换,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不断发展。
5. 亲子关系:
- 小学生与父母的交往时间减少,但父母处理问题的类型变得更加复杂,冲突有所减少。
- 三阶段模式:从父母的控制,到共同控制,最后是儿童控制。
- 四类父母教养方式:*型、民主型(权威型)、放纵型、未参与型,各自对孩子的影响不同。
6. 同伴交往与团队形成:
- 塞尔曼的儿童同伴友谊发展五阶段:从表面化的交往到深层次的友谊,儿童的同伴关系不断发展。
7. 道德判断的发展:儿童在道德判断上的发展表现为从关注结果到关注动机,从具体情境到抽象原则的过渡。这一过程涉及服从到独立,从关注短期效果到长期动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