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05: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2:49
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辛弃疾在担任江西提点刑狱期间,驻节于赣州,途经造口时创作了一首著名的词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据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的记载,起因于当年金人追击隆祐太后御舟,直至造口才被迫撤退。这一事件对辛弃疾触动颇深,他在南归后的十多年间,频繁往返于湖南与江西之间,履行他的职责。
造口之行,辛弃疾站在江边,望着江水昼夜不息地流淌,他的思绪如同江水般起伏跌宕,绵延不断。这种情感的涌动促使他以诗词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倾泻而出。因此,这首词不仅是地理与历史的见证,更是作者个人情感与国家沧桑的交织,深沉而感人。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为南宋时期的辛弃疾。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作者登台望远,“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下片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蕴藉深沉,手法实为高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2:51
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辛弃疾在担任江西提点刑狱期间,驻节于赣州,途经造口时创作了一首著名的词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据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的记载,起因于当年金人追击隆祐太后御舟,直至造口才被迫撤退。这一事件对辛弃疾触动颇深,他在南归后的十多年间,频繁往返于湖南与江西之间,履行他的职责。
造口之行,辛弃疾站在江边,望着江水昼夜不息地流淌,他的思绪如同江水般起伏跌宕,绵延不断。这种情感的涌动促使他以诗词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倾泻而出。因此,这首词不仅是地理与历史的见证,更是作者个人情感与国家沧桑的交织,深沉而感人。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为南宋时期的辛弃疾。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作者登台望远,“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下片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蕴藉深沉,手法实为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