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谁的什么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8:1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8:13
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大和七年(834),21岁的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做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崔戎不仅待他极好,还送他去南山读书。第二年,李商隐再次落榜,又回到了表叔家。当时崔戎调任兖州观察使,没想刚到兖州一个多月就病故了。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李商隐和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也是情深义重。大约在大和八年(835)崔戎死后不久,诗人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两位朋友,于是写下了这首精致隽永、情味深长的七绝——
“群山之中的骆氏亭,翠竹环抱,纤尘不染,栏外一池清水,静澄照影。在这远离尘嚣、幽静清寥的地方,我不绝如缕的相思,就像长了翅膀,飞越万水千山、座座城池的阻隔,倏忽间飞到你们的身旁。深秋的天空一片阴霾,迟迟不肯散去,所幸的是,秋霜晚降,水面的荷花虽早已零落,但还留着几茎枯枝、几片枯叶。不知什么时候,天下起了雨,淅淅沥沥,打在枯荷之上……”
诗人首句写景:“竹坞”是竹林环抱的四围高中间低的山地;“水槛”指临水而建亭轩的栏杆;“无尘”和“清”突出环境的清净、幽雅。这样的景色本来是会令人感到清幽舒适的,但对客游独宿的诗人来说,却触发了寂寥念旧的情思,往往是周遭的环境愈美,这种寂寞相思愈深。
次句承景叙情:“迢递”形容路途遥远;“隔重城”指被一座接一座的城池阻隔;“相思”本无形之物,而说“隔重城”,则道出迢迢千里、情意绵绵的思念形态,极为形象。“隔”字在这里不只是表明“身隔”,而且曲折地显示了“情通”:因为情深意笃,虽身隔千里,但情意却是永远相通的。形象地写出了友情之厚、思念之深。
三、四句融情于景:“秋阴不散”既指深秋的天空阴霾密布,又暗寓诗人内心的抑郁难解,还与后句的“雨声”关联;“霜飞晚”意指寒冷的秋霜还没有到来,草木还不至于全部枯落凋零,这也正是“留得枯荷”的原因;“听”字写出了诗人雨夜不眠、孤独相思的情态;“雨声”,既烘托出夜的清寂、诗人心中的孤凄,又不免使人想到凄冷的人生风雨。天色阴沉,枯荷残败,秋雨萧瑟,给人以凄清衰飒之感,但错落有致的声韵,又似乎让诗人略慰情思,稍解寂寥。一个“留”字,有庆幸之意,蕴含着淡淡的不期而遇的喜悦。纪昀评点说:“分明自己无聊,却就枯荷雨声渲出,极有余味。若说破雨夜不眠,转尽于言下矣。”
全诗诗抒写对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除了一个十分平常的中性词“相思”之外,其他都是景物的描写,没有一个字是直接抒发诗人自己感受的,然而却意在言外,无处不见诗人的情感;景色的搭配也颇见匠心:“竹坞”与“枯荷”,一荣一枯;“水清”与“雨声”,一静一动;“隔重城”与“霜飞晚”,一远一近。尤其是千古名句“留得枯荷听雨声” ,于衰飒凄清之中发掘出一种别样的优美、一份浓厚的诗情。
清代诗论家叶燮(字星期,号己畦,世称横山先生)在他所著的《原诗》中评论:“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他对李商隐的评价如此之高,一定会让很多只注意李商隐的七律和五言排律的人喜出望外。的确,作为融杜甫的句法、韩愈的文法、李贺的辞藻于一体的晚唐大家,李义山总有让人揣摩不尽、难以言说的无穷魅力。
那秋雨中的枯荷,是丧父无靠的崔氏兄弟?是漂泊无依的诗人?还是每一个在人生的风雨之中苦苦挣扎的人……意韵丰厚,兴味悠长。“寄托深而措辞婉”,信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8:19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全诗原文: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释:
⑴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⑵竹坞(wù):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jià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
⑶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一道道城关。
⑷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
⑸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
译文: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834年),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时任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调任兖州观察使,没想刚到兖州就病故了。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崔衮和李商隐也是情深义重。
这首诗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当时李商隐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崔雍、崔衮两位从表兄弟,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8:20
节气
胡秉言
柳败柔情傲,梅萧五四尊。
荷残风骨在,竹老气节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六月一日晓赋》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视夜明星高,蝉声满庭树。
残骸幸差健,散发穿两屦。
岩扉手自开,曳杖得徐步。
碧瓦浮青烟,圜荷泻残露。
草木无俗姿,鸡犬共幽趣。
儿来问晨炊,一笑挥使去。
《秋懹》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客思残荷外,农功晚稻前。
祭多巫得职,税足吏无权。
浦溆家家钓,村墟点点烟。
苏幕遮·燎沉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8:14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全诗是: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8:15
李商隐,原诗为“留得枯荷听雨声”。在《红楼梦》中黛玉说:我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唯独“留得残荷听雨声”喜欢(大意如此)。感伤的诗句。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谁的什么诗
这句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全诗原文如下: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注释:⑴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⑵竹坞(wù):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jià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⑶迢递:遥远的样子。...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话的出处在那里?全文是什么?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永遇乐·夜宿燕子楼》。全文为:“山抹妆柔夜色淡,何似窗前泪烛光?一时抚枕需依旧,只是时光不再长。残荷听雨声如旧,燕子楼空独徘徊。月下凭栏谁与共,人生何处不凄凉。”一、出处解释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一诗句...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1、“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2、全文如下: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3、译文: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毗邻水亭,格外幽静。相思之情飞到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云天,霜冻飞季节也来得晚,离开地...
《红楼梦》中林黛玉说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有何深意?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一句诗,原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而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引用的是“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秋雨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对枯荷的怜悯之情。林黛玉说这句话时,正赶上与贾宝玉等人泛舟湖上,说起残荷恼人之事。这句诗...
留得残荷听雨声下一句是什么?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诗如下: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的这首诗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是一首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作。
《红楼梦》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出自哪?
其实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改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一诗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但是《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曹雪芹自然是饱读诗书之辈,他又如何会犯这种错字呢?是因为诗文传阅的途中有偏差,还是他故意为之呢?读过红楼的都知道,像这种错误书中可有好多处,作者是...
留得残荷听雨声全诗
出自晚唐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
留得残荷听雨声全诗是什么?
留得残荷听雨声全诗是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一句,全诗为: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萧瑟的秋日景象,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诗中的“竹坞无尘水槛清”描绘了环境的清幽...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诗名是啥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骆氏亭住宿时所见的景色与心情。骆氏亭四周竹林环绕,雨后显得格外清幽。然而,作者却难以排解心中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仿佛跨越了重重城池,绵延不绝。诗中描述了深秋时节的阴沉景象,霜降来得较晚,空气中弥漫着一层阴霾...
“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出处是哪里
“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留得枯荷听雨声”全诗《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代 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作者简介(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