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01: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07:43
在中国丰富的面食文化中,山西独树一帜,而其中的稷山麻花则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的名字源于中华民族的农业始祖后稷,他曾在这一带教民耕种五谷,因此稷山麻花也成为了后稷故里的象征。
稷山麻花的起源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西魏大统四年(538年),河东行台王思政在此地建起了玉璧城。历史上,玉璧城曾见证过两次激烈的战役。东魏的高欢政权在公元542年和546年试图攻打西魏的于文泰政权,但均以失败告终。明代御史宋仪望的诗句描绘了当时的景象:“轺车转入稷山城,城畔犹传玉璧营,战骨荒冢哀歌起,汾河岸边战事频。”
战乱之后,玉璧城周边地区深受影响,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找生存之道。为了驱除蝎毒,每年的二月初二,当地居民会将面粉拉成长条,模仿蝎尾形状,油炸后食用,这便是“咬蝎尾”的由来。最初的简单食俗逐渐演变,形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两股、三股稷山麻花。这种传统的食物制作技艺,不仅与古时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也与麻花绳子、姑娘们的辫子等传统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
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细丝花纹状。目前,稷山麻花已进入北京、深圳、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销售,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