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01: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1 10:04
古代医学典籍中对艾草的记载丰富多样。《本经》作为最早记载的书籍,将艾草列为了上品,强调其功效和无毒性质。《唐本草》则描述了艾草叶片粗大,白于众蒿的特点,遍布各地。孟诜在春季建议,将艾草叶与醋揉搓后腌制,认为对人有益。
《开宝本草》提到艾草叶形似艾叶,有白毛,粗糙,被俗称为蓬蒿。《本草图经》指出,古人曾用艾草制作腌菜,但现代人更多食用蒌蒿,对艾草的用途有所混淆。在《纲目》中,通过《诗经》和《左传》的引用,明确指出《本草》中的艾草应是水生的蒌蒿,而非陆生的艾草,强调了古今食品差异。
《植物名实图考》对艾草的分类和命名有所争议,陆玑将其与蘩混淆,李时珍则认为蒌蒿即艾草。然而,《图经》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辨析,指出《诗疏》中提到的蒌蒿与艾草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