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08: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5:56
芙蓉镇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景平元年(423),永嘉太守谢灵运便沿着水路到达筋竹涧口,留下了“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的诗篇,并在《游名山记》中记载了芙蓉峰的壮丽。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芙蓉地界归属于山门乡的十七都第三图和十八都第一图。隆庆年间(1567-1572),设有了守备署。清朝初年,芙蓉被称作大芙蓉汛,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正式成为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后改称为乡。
自古以来,芙蓉作为温(州)、台(州)与永(嘉)、乐(清)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在北宋时期(960~1127)就成为了南北交通的重要驿站,见证了长达七百多年的温(州)、台(州)驿道变迁。尽管期间倭患频仍,如明嘉靖年间(1544、1554、1558)芙蓉曾多次遭受倭寇侵扰,但人民的英勇抵抗使之在抗倭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和交通便利,芙蓉的集市贸易发展迅速,清康熙年间(1662--1722)形成了农历二、七为集市日的惯例,成为乐清东部地区山、海货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名声远播周边县市。这个传统集市至今仍然延续。
在教育方面,芙蓉镇也早早起步,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已有“教塾”设立。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造因两等学堂成立。民国七年(1918)后,各村逐步建立初等小学校。如今,芙蓉镇拥有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完整教育体系,如芙蓉镇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中学等。
芙蓉镇人才济济,历史上涌现了多位杰出人物,如南宋的蔡敏学,清时林良斛家族因功被封为“三吐骁骑将军”,现代则有蔡旅平等知名人士。蔡旅平与孙利、马寅初、黄炎培等名流有过交往,善弹三弦,曾赴杭州演出,显示了芙蓉深厚的文化底蕴。
芙蓉镇,位于乐清市境东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属半山区。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白龙山脉横亘于前,雁荡山支脉诸山杂陈于后,境内有长短七条溪流经过,其中芙蓉、黄金两溪贯穿中部,东流注入清江。据明永乐《乐清县志·叙山》载:芙蓉山“去县东六十里,在山门乡,其山西南上三峰,有岩石,并高三、四尺,森然如美蓉,红赤相映,因以名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5:58
芙蓉镇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景平元年(423),永嘉太守谢灵运便沿着水路到达筋竹涧口,留下了“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的诗篇,并在《游名山记》中记载了芙蓉峰的壮丽。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芙蓉地界归属于山门乡的十七都第三图和十八都第一图。隆庆年间(1567-1572),设有了守备署。清朝初年,芙蓉被称作大芙蓉汛,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正式成为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后改称为乡。
自古以来,芙蓉作为温(州)、台(州)与永(嘉)、乐(清)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在北宋时期(960~1127)就成为了南北交通的重要驿站,见证了长达七百多年的温(州)、台(州)驿道变迁。尽管期间倭患频仍,如明嘉靖年间(1544、1554、1558)芙蓉曾多次遭受倭寇侵扰,但人民的英勇抵抗使之在抗倭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和交通便利,芙蓉的集市贸易发展迅速,清康熙年间(1662--1722)形成了农历二、七为集市日的惯例,成为乐清东部地区山、海货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名声远播周边县市。这个传统集市至今仍然延续。
在教育方面,芙蓉镇也早早起步,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已有“教塾”设立。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造因两等学堂成立。民国七年(1918)后,各村逐步建立初等小学校。如今,芙蓉镇拥有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完整教育体系,如芙蓉镇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中学等。
芙蓉镇人才济济,历史上涌现了多位杰出人物,如南宋的蔡敏学,清时林良斛家族因功被封为“三吐骁骑将军”,现代则有蔡旅平等知名人士。蔡旅平与孙利、马寅初、黄炎培等名流有过交往,善弹三弦,曾赴杭州演出,显示了芙蓉深厚的文化底蕴。
芙蓉镇,位于乐清市境东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属半山区。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白龙山脉横亘于前,雁荡山支脉诸山杂陈于后,境内有长短七条溪流经过,其中芙蓉、黄金两溪贯穿中部,东流注入清江。据明永乐《乐清县志·叙山》载:芙蓉山“去县东六十里,在山门乡,其山西南上三峰,有岩石,并高三、四尺,森然如美蓉,红赤相映,因以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