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08: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13:59
工业文明,自其诞生以来,以其规模化生产优势展示了人类社会的繁荣,但同时也伴随着对地球资源的快速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进入21世纪,后工业化时代的趋势是转向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高科技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可持续发展,脱离了单纯依赖经济增长的模式。
工业社会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个持续增长的社会,财富增长的停滞意味着其合法性面临威胁。创新和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工业社会的核心驱动力,相较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创新速度和规模更为显著。农业社会虽然也有发明,但进步并非持续不断,无法与工业社会相提并论,后者要求不断变化和创新的分工,这导致职业丰富多样,但持续时间短暂,职业转换频繁。
工业文明带来的平等体现在流动性上,职业平等成为基本*的基础,人们在职业选择上拥有自由,社会流动性和职业的无等级划分是其显著特点。工业社会的消费文化也促进了平等,通过消除经济差距,使所有人都成为消费的主体,以维持经济增长。工业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社会,需要共享通用标准语言和共同的知识基础,这在汉语普通话等语言的形成中得到了体现。
在工业国家,识字能力和基本的交流能力成为公民身份的基石,而非专业的技术知识。与农业社会的体力劳动和技术专业性不同,工业社会的劳动更多依赖于与人的交流和对环境的理解,这要求教育体系培养的是大众的综合素质,而非专家。现代国家的出现和发展正是为了支撑这种基于识字的大众文化,以及社会的普遍流动和平等。
工业文明的同质性体现在文化与*的统一,标准化市场、语言和公民教育,以及民主参与的普遍性。与农业时代的分散和层级分明相比,工业社会更倾向于一致性,而这正是工业文明区别于农业文明的重要特征。
工业文明是指工业社会文明亦即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贯穿着劳动方式最优化、劳动分工精细化、劳动节奏同步化、劳动组织集中化、生产规模化和经济集权化等六大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