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08:06
共0个回答
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这是诗人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
感遇十二首其七翻译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唐代〕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尺拦雀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鉴赏: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充满热情的笔触,赞美橘树能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绿色,描绘出江南橘林的美景,营造出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感遇·其七》古诗原文及赏析组诗《感遇》十二首,就是作者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重要作用,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例如高棅《唐诗品汇》(卷一)云:“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云:“《感遇诗》,正字(陈子昂)古奥,曲江(张九龄)...
唐诗阅读赏析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_百度... 感遇 其七 翻译感遇十二首(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赏析】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
感遇十二首(其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诗人有感于朝政的紊乱和个人身世的遭遇,在诗中以橘自比,托物言志。表达了不为世所用的愤慨之情。感遇(其七)【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求这首诗的注解。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这是唐朝大臣张九龄所作的《感遇十二首 · 其七》。这是他因受谗言遭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意思:江南产有一种结红橘的果树,到了冬季还是一片苍翠的绿林。难道是因为地气温暖?自然是不畏风霜的本性所致。这红橘可用...
感遇十二首 的 全部解释(张九龄)①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诗人在贬官荆州期间作《感遇》诗12首,此处所选分别为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七首。②池潢(huang):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③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④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
张九龄简介个人资料——《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一生刚直不阿,光明磊落;同时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他就是盛放于空谷之中的那束幽兰,永保高洁的本心,不求人来攀折;他也是屈原故乡的那种橘树,历经寒冬,依然郁郁葱葱。他的功绩与操守,他的文章与风范,必将超越漫长的时空,与世长存。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
有哪些与橙子或橘子有关的古诗词3、《感遇十二首 · 其七》作者:张九龄 原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译文:那江南的原野上,红红的橘子在风中逗人;寒霜过,冰雪来,橘叶依然那么葱绿含春。难道只是这江南地暖水温吗?不...